唐人街改造,點亮悉尼的明珠
圖為悉尼唐人街入口處聳立的牌樓以及高高懸掛的“四海一家”的牌匾。本報記者 王佳可攝
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唐人街位于繁華的市中心,一座紅綠相間的中式牌樓上高掛“四海一家”牌匾,訴說著華僑華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美好心愿。隨著越來越多華僑華人來到悉尼,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軌跡從最初幾百米長的德信街向周邊幾條街道輻射,這里逐漸發展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餐館林立,商業繁榮。幾乎每位來到該市的游客都會選擇前往唐人街,一睹中國風情建筑,品嘗中國美食。悉尼市副市長羅賓·凱米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熱情地說:“唐人街是悉尼市人人都喜愛的旅游和文化景點,也是悉尼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許多游客和市民都非常喜歡去唐人街游玩,我自己也很喜歡去唐人街購物。”
據了解,超過40%在悉尼工作的人出生在海外,其中12.5%是華裔,他們為悉尼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唐人街及周邊地區公共設施和整體環境的改造工程,對提升華僑華人的生活品質和悉尼市的城市建設十分重要。
2010年,悉尼市政府正式出臺唐人街改造計劃,第一期工程耗資500萬澳元(1澳元約合5.52元人民幣),已于2012年完工。第一期工程對禧街中心區域的3條街道進行了全面設計整修,拓寬了人行道,更新了公共設施和照明裝置,種植了大量樹木,并以華裔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作為點綴,提升了該地區的整體文化氛圍。
中國文化和傳統始終是唐人街改造工程在設計理念和具體施工過程中重點突出的一大特色。在第一期工程中,原位于唐人街北部一座普通的小亭子,在設計師的巧思妙想下,被改造成了一座深具中國文化風情的信息亭,亭上抽象的紅色仙鶴與遒勁的松樹剪影表現了中國文化的風韻之美。一位名叫詹尼斯的美國游客對本報記者說:“真沒想到在悉尼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情建筑,這座信息亭讓唐人街更漂亮了!”
據悉,唐人街第二期改造工程包括新建一座公共廣場。設計該廣場的華裔設計師李林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設計理念源于中國道教和佛教哲學,最基本的理念是交融,即把中國哲學思想融入澳大利亞城市設計,表現出城市與自然、個人與宇宙、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間的互動。李林迪說,在整個設計中,流動性是她著力表現的一個內容,廣場的形狀如同水流一樣,既意味著奔騰不息的能量,又意味著如水般的沉靜與安詳。凱米斯也強調:“這是悉尼市第一次在重要公共設施建設中引入中國哲學思想,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為使唐人街商業更加繁榮,給更多生活在唐人街或來此觀光的人們提供休閑場所,第二期工程將本著“行人優先”的原則,在湯姆斯大街和奧特姆路段進行交通設施改造并設立定時步行街,使人們能夠更加安全方便地在公共廣場及周邊商鋪休閑購物。
悉尼市政府工作人員都表示,相信唐人街改造工程能將澳中兩國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悉尼變得更具文化魅力。
(本報堪培拉12月9日電)
羅賓·凱米斯(澳大利亞悉尼市副市長):中國夢將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結合在一起,實現中國夢的過程將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中國的國富民強也會使生活在悉尼的華僑華人更具身份認同感和自豪感。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悉尼安家落戶,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來到這里交流學習。無論是中國城市與悉尼市之間,還是中澳之間的經貿、文化合作都將越來越廣泛。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共贏的關系,希望這種合作能在未來不斷加強。
我理解的中國夢,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中國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正在進行能源結構改革,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使用天然氣取暖,或者在公寓樓中安裝中央空調,從而減少碳排放量,政府和人民都從能源結構改革中獲益。這正是目前悉尼市政府努力達到的目標。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
(本報駐澳大利亞記者王佳可采訪整理)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