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鉤沉“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
時間:2013年12月10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曹繼軍 顏維琦
抗戰時期的中美關系一直是抗戰史研究的熱點。然而,從1936年至1945年抗戰結束,“二戰”中在中國的美國人對中共領導的敵后根據地觀察、接觸所起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尚未得到充分梳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有待深入研究。日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開題報告暨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與會學者認為,抗日戰爭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轉折點。美國政策的變化不僅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進程,也對中國國內政治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跳出傳統研究范式,選擇抗戰時期國際友人的群像圖作為框架,從外國人的角度觀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此次研討會的最大亮點。其中,對抗日戰爭親歷者及當事人后代等口述史料的搶救頗具價值。海倫·斯諾的侄女講述了在抗戰時期,海倫·斯諾為中美文化架橋鋪路的歷史細節;卡爾遜的孫女從戰士的信念這一角度回顧了先輩多次訪華并訪問抗日根據地的歷史。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