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網絡數字技術為中國紀錄片帶來全新創造模式

      時間:2013年12月07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高 鋼


      優秀的紀錄片擁有一種深刻而美好的民族自我述說力量。資料圖片


      優秀的紀錄片擁有一種深刻而美好的民族自我述說力量。資料圖片


      優秀的紀錄片擁有一種深刻而美好的民族自我述說力量。資料圖片

        述說的神奇力量

        在一個國際交流的場合,屋里的電視播放著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紀錄片。我去過那里,但是看到電視上播放的鏡頭,我還是感到震撼——吸引我的不只是那些珍禽異獸、奇花仙草,也不只是那些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山川美景,還有用一幅幅畫面、一個個故事編織出來的美輪美奐的時空畫卷,以及一番意味深長的歷史述說。沒想到,紀錄片居然擁有這樣一種深刻而美好的民族自我述說的力量。

        后來得知這部紀錄片是“中華之奇”大型系列紀錄片中的一部,由北京中視雅韻文化傳播中心拍攝制作。

        北京中視雅韻文化傳播中心的陳波亞告訴我,拍攝這部紀錄片前后用了兩年時間,攝制組在不同季節四次進入大峽谷,含辛茹苦,歷經磨難,耗資70萬元人民幣,最后形成了30分鐘的紀錄片。

        “值得!”陳波亞說,“我們必須記錄好民族的歷史,講述好民族的故事?!?/p>

        我們確實有責任記錄好自己民族的歷史,有責任把民族生息繁衍的自然環境,民族從事的物質與精神創造,民族經歷的悲苦與歡愉、成功與失敗真實地記錄下來,不僅供自己學習、欣賞、回憶、審視,也要把這一切告訴子孫后代,讓他們了解自己從哪里來,進而決定自己向哪里去。

        一個想不斷超越自己走向未來的民族,需要有對自身歷史的認知、反省和記憶能力。而紀錄片正是這樣一種影像形態,它能夠通過真實的記錄、獨特的觀察、細致的描述和理性的思考,引導人們了解歷史,認知文明。

        過大的比對裂差

        2010年,當時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此舉標志著國家把紀錄片作為民族文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關注。

        但是顯然,中國紀錄片的生產與傳播,與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大國地位相比,呈現出過大的裂差。

        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紀錄片進口955小時,花費3683萬元;出口紀錄片111小時,收入1834萬元。從數據分析,我國紀錄片在國際交易中不但總額逆差8.6倍,紀錄片單位時間成本也是國外紀錄片的4.3倍。

        2013年10月,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年度投資總額介于10.78億元至12.52億元之間。該數據不包含省級以下電視機構,以及政府、企業、新媒體、院線等其他形式的紀錄片投資。這一額度與同年度中國動漫產業760億元的總產值相比微乎其微;同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170億元,而紀錄電影票房僅130萬元。

        人們可以從任何角度看待這些數據,得出不盡相同的認知,而能夠有所共識的是,中國紀錄片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是個大趨勢,目前呈現的缺陷和問題也非常明顯:一是中國紀錄片創作的隊伍和投資規模遠遠不能滿足記錄中華民族浩瀚歷史文化的需求;二是中國紀錄片的傳播覆蓋范圍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廣泛社會群體;三是中國紀錄片的生產和銷售遠遠沒有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四是中國紀錄片的拍攝數量與規模遠遠低于國外紀錄片的數量與規模;五是中國紀錄片與國際社會的交流遠遠沒有達到對等文化交流的層次。

        全新的創造模式

        中國紀錄片事業的發展面臨諸多的問題與艱辛,振興中國紀錄片事業無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需要考慮的主要工作或許是:

        國家需要組織編制紀錄片拍攝的整體規劃,分領域、系列、階段地把民族生存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重大創造、獨有文明景觀、特殊命運經歷等,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下來。

        長期以來,各個機構用各種方式拍攝了各種關于中國的紀錄片。但是,這些拍攝沒有宏觀的系統規劃和細致的結構設計。如何將寶貴的資源集中到一個科學的中國紀錄片的創制工程?我們需要從忠實記錄中華民族演進歷史的目標高度,以向世代炎黃子孫完整講述中華文明的責任擔當,用向其他國度和民族全方位描述自己的國際視野,制定中國紀錄片拍攝的分期規劃;同時,把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引導到這個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教化國民、溝通國際的事業中。其中,商業的力量需要理性的引導,國家的資金更需要目標明確的投放。如果今天僅僅依據收視率和市場盈利來選擇紀錄片的拍攝題材,那么可能就會貽誤時機與責任,并付出寶貴的時間代價。

        利用網絡數字技術拓展紀錄片的傳播渠道,將紀錄片向更廣大的人群進行有效傳播,特別是要提供給青少年群體和國際社會。

        今天中國紀錄片的傳播渠道仍然以傳統的電視傳播為主。盡管專業統計數據顯示,紀錄片通過電視傳播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受眾在不斷增多,但是對于什么人在什么狀態下看的什么內容,并無精準統計(在目前的統計方法中,這也難以做到)。

        紀錄片要發揮其傳播效應,必須突破目前傳播方式的種種局限。一方面,可以考慮進入基礎教育環節。如果能夠把高質量的紀錄片有機地滲透進孩子們對自然、地理、歷史、語文、音樂各個課程的學習中,或許會極大地改變以印刷版教科書為主體教材的枯燥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他們對祖國、民族的視覺認知,培育其民族自豪感,喚醒其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社會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新技術、新通道、新模式向公眾特別是青年一代進行傳播。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信息傳播的定點分發已經成為可能,國際范圍的傳播在技術上也沒有障礙。

        利用網絡數字技術,挖掘全體民眾的信息創造能力,調集可能調動的能量,構建中國紀錄片的社會創造體系。

        專業紀錄片的拍攝機構無疑是中國紀錄片制作的核心力量。但是,中國的幅員如此遼闊,中華文明如此悠久,社會變革如此復雜,生活形態如此豐富,僅僅依靠專業機構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對國家和民族的全面、真實、細致、深刻的記錄。因此,在依靠專業機構從事紀錄片創作的同時,還要考慮開發來自全體人民的信息創造能量,為中國紀錄片的生產積累更大的生產力。如今,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把信息的采集、編制、傳播和經營的工具和能力向著所有的社會成員進行分發,基于個體信息創造的超大規模協作模式已經在互聯網平臺上生成,網絡紀錄片開啟了全新的信息創造模式。

        我們期盼從國家決策設計、專業機構運作、商業機制建設、傳播渠道拓展、全民信息創造和專業知識普及的層面,聚合起整個社會的資源,啟動拍攝中國紀錄片的大型文化建設工程,推進能夠影響民族未來的中國紀錄片事業的科學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編輯:曉婧)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日韩中文久久|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 a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