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戲畢業生院團搶著要 去向率達90%以上
作為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戲曲學院2009年把原來的表演系改制,組建了京劇系。專門培養京劇表演和京劇器樂專業人才,新組建的表演系負責培養昆曲、多劇種(地方戲)和戲曲形體、舞蹈等專業人才。近年來,國戲京劇系畢業生的就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2010屆京劇表演、京劇器樂畢業生落實去向率均達到100%;2011屆京劇表演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0.57%,京劇器樂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0.48%;2012屆京劇表演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1.6%,京劇器樂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100%;2013屆京劇表演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3.18%,京劇器樂專業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100%。很多畢業生成為全國各大院團、戲曲藝術學校的青年骨干力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國戲畢業生之所以受歡迎,緣于國戲在生源、教學及畢業推薦演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京劇生源來源廣泛。既有來自華北、東北等京劇生源重鎮,還有來自湖北、湖南、廣西、云南、重慶、四川等南方省市的學生。2013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還招收了4名來自臺灣的京劇表演專業學生。近年來,中國戲曲學院在山東、遼寧等地選擇了幾所生源數量多且質量好的戲曲中專,建立國戲生源基地,簽訂有關協議,每年免費為生源基地培訓師資,支持戲曲中專提高教學水平。對生源基地的優秀畢業生,學院按比例實行專業免試政策。最近兩年,通過專業免試招收的京劇表演和器樂專業學生有32人。根據推薦免試生的入校后表現來看,總體效果非常好。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在良好的基礎上專業水平有較大提升。2012級學生宋慧茹、王鈺琦、易小龍等在專業免試入學半年后就被挑選參加了“青春國戲”梅蘭芳大劇院的演出和演奏。
第二,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從2011年開始實施教師掛牌制,每年進行教師專業考核,要求教師講授公開課,從政策上引導和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京劇系還鼓勵中青年教師參與“青春國戲”等各種實踐演出,從系主任到青年教師都輪番上臺,給學生進行示范,身教勝于言傳,同時,教師本身也積累了更多的舞臺經驗,提高了教學水平。學生校內外實踐演出機會多。京劇系鼓勵學生課外練功,對全班特別優秀的學生“開小灶”請名家輔導。京劇系還建立了學生實踐演出的激勵機制,每學期組織十多位評委對學生主修劇目進行大考,評分達90分以上的同學可以進行主演劇目的彩排,低于90分的其他同學參加配合演出。這種機制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外練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性循環。對院內彩排表現優秀的學生,還推薦到社會舞臺參加學院“青春國戲”教學成果展演、各教學實踐基地的演出和“京劇進校園”、“學京賽”等系列演出賽事活動。
第三,畢業推薦演出的形式持續了十年,來自全國的京劇院團領導和部分文化廳局負責人前來選人甚至“搶”人。這種推薦活動既給畢業生提供展示專業實力、與用人單位領導近距離接觸溝通的機會,也給各戲曲院團提供介紹用人意向、遴選優秀人才的平臺,實踐效果非常好。據了解,每年一半以上的畢業生通過畢業推薦演出能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的就業意向。京劇系主任張堯介紹說,針對2014屆畢業生,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舉行4場京劇表演專業畢業推薦演出,還舉行1場京劇器樂畢業推薦專場演奏會。根據京劇系最近三年的就業情況統計,京劇系畢業生去國家京劇院的有18人,去北京京劇院的有39人。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等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每年招收的京劇畢業生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戲曲學院。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