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踢踏舞團團長吳梓蒙的踢踏舞支教故事
一個踢踏舞者的支教故事
——記河北節(jié)奏精靈踢踏舞團團長吳梓蒙
12月5日是第28個國際志愿者日,中國文聯(lián)組織的各項文藝志愿服務(wù)活動持續(xù)推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這些文藝志愿服務(wù)活動中,走出了一個又一個用愛心傳遞溫暖、用文藝播撒真善美的“最美”志愿者。本文是中國文聯(lián)赴甘肅隴南市武都區(qū)馬街小學文藝支教的志愿者講述的另一個同行志愿者的故事,希望在這特定的日子,給讀者留下不一樣的感動。 ——編 者
甘肅武都馬街小學藝術(shù)團舞蹈隊,在第一期支教隊員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隊伍從一開始的30人增加到現(xiàn)在的50人,學生們從教一個舞蹈“手位”半天理解不了,到現(xiàn)在一個小時內(nèi)就能熟練掌握,學校的老師們都說,舞蹈教育了孩子,也啟發(fā)了我們,舞蹈教學千萬不能斷了線啊……
接力,圓山區(qū)孩子的舞蹈夢
“怎么來了個男舞蹈老師,男老師怎么教舞蹈啊,我們也不好意思學呀!”馬街小學舞蹈隊的孩子們像一群小燕子趴在教室窗前,嘰嘰喳喳地看著新來的舞蹈老師吳梓蒙,小臉上不禁流露出失落的表情。校長看著他,眼神里也打了很多問號,吳梓蒙心里告訴自己,要用行動把每個問號拉直。
為搞好教學,來之前吳梓蒙就通過電話、微博向第一期支教老師張雅潔詳細了解了舞蹈隊的情況,努力做到教學連貫。上崗第一課,當他帶著教案走進舞蹈室,卻看到孩子們都擠縮在教室一角,人數(shù)少了近一半。他問大家,為什么人沒到齊,孩子們笑而不答,吳梓蒙笑著走上前,開始“點名”:你叫李沐熙,是《剪紙姑娘》的領(lǐng)舞;你叫張璇,平時跳舞總愛笑;你叫郭丹,經(jīng)常給老師送小禮物。孩子們看著他,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哇,新老師太神奇了,沒見面就把我們了解得一清二楚!”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孩子們圍住了他,問東問西,沒多久吳梓蒙就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課間休息時,孩子們追著他玩,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他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好嗎?孩子們都高興地拍手喊好。他說,從前有個小男孩不喜歡別的就喜歡舞蹈,看戲就跟人家模仿舞臺動作,在麥場上看電影就學影片里的人跳舞,鄰居們都說這孩子“不務(wù)正業(yè)”,可他的爸爸卻有另一種見解,認為只要孩子喜歡就要支持他,于是頂著家庭經(jīng)濟困難和世俗眼光的壓力,帶著他四處求學……最終,這個小男孩考進藝術(shù)學校踏上了舞蹈之旅。孩子們最后都指著吳梓蒙說:“老師,老師,就是你,我們以后會像跟張雅潔老師那樣跟你好好學舞蹈。”聽著這童趣無邪的話語,他開心地笑了。
踢踏,讓腳步與心靈歡樂出最美的節(jié)奏
河北舞蹈網(wǎng)藝術(shù)總監(jiān)、河北節(jié)奏精靈踢踏舞團團長、國際踢踏舞職業(yè)教師、“河北踢踏舞第一人”……看著吳梓蒙這些名號,學校校長包永強心里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來了個有名氣的舞蹈教師,擔憂的是小孩子能學會踢踏舞這種技巧復雜的舞蹈嗎?為此,他專門組織學校教務(wù)人員來聽吳梓蒙的課。
“踢踏舞沒有像地圖一樣的規(guī)限,這是踢踏舞的精髓與要領(lǐng)。”吳梓蒙邊播放準備好的圖片和視頻,邊給孩子們解釋,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為了啟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他問大家踢踏舞和中國的什么舞蹈有點像,孩子們都說像當?shù)氐陌遵R藏族舞蹈,聽罷他立即邀請聽課的校長、老師和孩子們拉起了手,在一頓一踏中跳起了白馬藏族的圓圈舞。為了趁熱打鐵,吳梓蒙還從包里拿出他專程托人從英國買的踢踏舞鞋,跳起了著名的《雨中曲》踢踏舞曲片段,只見九月的陽光透過窗戶撒落了教室一地,他的動作越來越快,舞鞋敲擊地板的聲音越來越密,不一會兒,他就像跳躍的精靈一樣和陽光融合在了一起。
孩子們在歡快的舞蹈中笑開了花,也對踢踏舞產(chǎn)生了興趣。望著孩子們的笑臉,包校長也向吳梓蒙吐露了他的愿望:“有一天,能像帶人上網(wǎng)絡(luò)春晚那樣,上電視達人秀一樣,帶著馬街小學舞蹈隊去北京,登上中國文聯(lián)的‘百花迎春’大聯(lián)歡舞臺,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匯報給為他們播撒下‘藝術(shù)種子’的中國文聯(lián)!”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