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力推文化“聯姻”科技
承德力推文化“聯姻”科技
把工業品變成工藝品
“萬里長城”、“松鶴延年”……這些人們常見的畫作,竟使用活性炭作為畫布。在河北承德綠世界活性炭制品公司的制畫車間里,不論是五彩繽紛的貝雕畫、揮灑寫意的彩砂畫,還是厚重天然的秸稈畫,在這里它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活性炭工藝畫。
“原先我們生產活性炭顆粒,每公斤純利潤也就1元左右,年收入只有十幾萬元;后來,我們將文化元素融入活性炭產品,工業品變成工藝品,每公斤炭顆粒銷價約400元,大大升值。”綠世界總經理祁項超言語中掩飾不住喜氣,“從生產‘活性炭的工業品’到生產‘活性炭的工藝品’,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附加值從十幾倍翻到上百倍。”
活性炭工藝畫,是承德力推文化與科技“聯姻”的案例之一。目前在承德,這樣的科技型文化企業有360多家,從業人員達5.4萬人,文化產業正在成長為承德支柱產業之一。
文化“聯姻”科技,承德的先天條件得天獨厚:5000年歷史的紅山文化、300年歷史的避暑山莊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毗鄰京津,密集的文化、科技、人才信息等優勢,為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提供了肥沃土壤。
如何利用好優勢?承德市成立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創建領導小組,設立了文化科技企業發展引導資金,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年、提升年等活動相繼開展,承德文化產業網正在建設。大型活性炭專題文化產業園、華富玻璃器皿文化產業園等科技文化園區相繼涌現。
“文化是科技的靈魂,科技是文化的翅膀。”承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慶祥介紹,“數字化引領、大項目帶動、集群化推進”是承德發展科技文化產業的主要發展戰略。以大型活性炭專題文化產業園為例,該園區總投資約10億元,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已成為集科技創新、綠色環保、文化消費、特色產業、循環經濟于一體的綜合性工業園區。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讓承德華富玻璃器皿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玻璃器皿生產和銷售企業之一,成為中國最大的玻璃電熔爐及配套設備制造商之一。
目前,承德市正在實施八大文化科技融合工程,打造五大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務平臺。預計到2015年,在文化旅游、文化藝術、健康養生等領域,將形成8個特色文化產業創新集群,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5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7.5%;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0%,文化產業增加值中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