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十二省書協主席聯合做廣告
“我是××省書協主席×××,我創作的作品是××××。”……一共12位12個省的書法家協會主席一一自說自話,有聲有色地自我介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乍一聽,以為這些省級書協的掌門人在從事某種公益活動或藝術活動,隆重地推介書法事業和書法藝術。再聽,不然。一串旁白性廣告詞來了:“12位書協主席個個都是國家級書法家,要么不創作,要創作就使出平生最高水平書法功力創作,他們笑言《十二生肖書法真跡》可是平生得意之作。《十二生肖書法真跡》一經發布,就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熱捧,供不應求。本次每人只創作了若干,每套價格優惠只需××萬元。”廣告語進一步鼓動道:“這12位省級書協主席平常要見他們你坐飛機或火車跑12個省也要花不少錢,這次這樣低的價錢就拿到全部12人的作品,太值了!……”這是筆者近日在某著名全國廣播電臺上聽到的廣告。上網一查,好家伙,不僅有聲音,還有視頻、文字、圖片、紙媒,以及“12位主席驚世之作”、“全國書協主席十二生肖墨寶出售”、“書協主席《十二生肖書法真跡》再掀生肖題材風暴”、“12位書協主席首次聯袂創作《十二生肖書法真跡》發行”、“12位全國書協主席親筆創作,《十二生肖書法真跡》震驚書壇”等等驚人之語,幾成鋪天蓋地之勢。
年關將近,各種年節禮品、產品、收藏品、炒作品借機營銷、推廣、熱賣,都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商家買賣的一個大好時機。但是,這一次的推銷、炒作太別出心裁,也太過分了,的確讓人“震驚”!
令人震驚的并不是這12位書協主席每人“創作”的四字箴言(如子鼠迎喜、丑牛扛鼎、寅虎生威等)是不是夠得上他們的“最高水平”、“得意之作”,也不是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圍繞這樣一個俗世的題材進行所謂的“創作”有多么別致。這些都不是令人震驚的“首次”。
令人震驚的是下面兩個“首次”:
他們首次公然以“書協主席”的名義進行商業營銷。我國書法向來就有活躍的市場,書法市場也一直在活躍中伴隨著無序、混亂、駁雜的景況。在業內,書法評價體系闕如,說好說壞莫衷一是;在行市里,書法價格與價值不是背道而馳就是常常毫無道理的大起大落。所以,每當各地書協換屆,亂象就多,某些省市級書協主席團的構成,成了“名利場”的縮影;一些市場機構,甚至公開以當地書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理事、會員為標桿,逐一為其書法作品等級化明碼標價。這是“政府”與市場混沌不分、利益掛鉤在文藝界的典型表現,是當前深化改革的重點對象。當此之時,12位省級書協主席公開拿自己的“主席”職位進行身份標價和市場推銷,的確是“首次”,也的確是起到了一個后果惡劣的“帶頭”作用。如果我們的副主席、秘書長、理事等在這種“主席效應”下,也都這樣拿自己職務頭銜大做商業廣告,后果不堪設想。
他們首次群體性以“書協主席”名義聯合做商業廣告。12個省級書協主席聯合以“書協主席”名義做廣告,說明他們在商業營銷上有高度的認同,又說明他們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有什么不當之處。以“書協主席”名義公然在商業廣告中抬高自身作品的市場價格和銷售量,這是一種公權私用、公權商用的以公謀私、以權謀利的行為。這種行為使專業性人民團體的公信力、權威性、專業度大受損害,不僅沖擊誤導健康的文化市場培育和發育,也以其錯誤的文藝評價標準嚴重干擾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損傷了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群眾中的印象和形象。這種行為除了給圖利商家和少數書家帶來蠅頭小利外,對文藝事業和文化市場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這不能不引起當事人和有關方面的高度警覺。我們也不得不對此作出強烈的質疑!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