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節儉辦賽事
圖為開幕式現場。張大勇 攝
11月19日,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廣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廣新局、廣州市文聯承辦的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在廣州開幕,鋼琴演奏家李云迪與四川音樂學院的師生們在開幕式音樂會上同臺演出,為比賽助陣。
本屆金鐘獎共有367名選手獲得復賽資格,規模居歷屆之最。其中美聲聲樂112人,民族聲樂112人,鋼琴47人,鋼琴與弦樂重奏24組(每組4人)共96人。這些選手將在11月19日至26日,經過復賽、半決賽與決賽的嚴格挑戰,決出聲樂(包括美聲、民族唱法)和器樂(包括鋼琴、鋼琴與弦樂重奏)的金獎、銀獎和銅獎等表演獎。本屆金鐘獎還設立了終身成就獎,對一批老音樂家給予表彰。
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11月19日在廣州開幕。圖為中國音協名譽主席傅庚辰走進金鐘志愿家庭,看望金鐘獎比賽選手及志愿接待家庭代表。張大勇 攝
據悉,為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本屆金鐘獎將舉行“金鐘進社區”活動,組委會邀請知名音樂家、參賽選手、本地藝術家到社區演出輔導,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金鐘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金鐘獎嚴格執行中央規定,簡化開幕式酒會、組委會全會等活動環節,也簡化了開閉幕程序,取消了名家唱金鐘等多臺音樂會以及參賽選手生活補貼,也在一定程度上精簡了工作人員。與此同時,為讓廣大網民參與金鐘、關注金鐘,在官方網站論壇設置金鐘獎討論區,并利用新媒體等傳媒手段,讓金鐘文化向社會延伸。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表示,金鐘獎在國內各地不同城市的落戶對促進當地音樂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培養出了一大批忠實樂迷,目前已成為中國音樂界的龍頭工程和重要文化品牌。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在開幕式上致辭。張大勇 攝
開幕式音樂會上, 藏族的歌手擁江帆在開幕音樂會上演唱《跑馬山情思》。張大勇 攝
竹笛演奏家易加義演奏《阿詩瑪敘事曲》。張大勇 攝
女高音歌唱家吳李紅演唱《鳥兒在天空鳴叫》。張大勇 攝
男高音歌唱家李毅演唱《啊!升起吧,太陽》。張大勇 攝
著名鋼琴演奏家李云迪演奏拉赫瑪尼諾夫交響舞曲、肖邦夜曲及《平黃》。張大勇 攝
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廣州開幕。圖為金鐘進社區活動,金鐘獎評委王麗達在廣州社區群眾中歌唱。張大勇 攝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