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到世界去旅行
小讀者在首屆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翻閱兒童書籍。CFP
“童年的事情,是一樁與整個人類文明相關的事情;童年的閱讀,則是一件為人類文明播種希望的工作。”兒童文學作家方衛平說。“讀一本好書,就是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來自臺灣的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說。沒有人會質疑閱讀之于成長的意義。剛剛落幕的首屆上海國際童書展,則要為這份美麗的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童書市場有多大
154家國內外出版社,5萬多種最新童書,1000多位中外童書作家、插畫家、出版人和版權貿易專業人士,100多場童書版貿洽談、作家推介、閱讀推廣活動,來自海內外的近5000位專業觀眾,12000位小朋友及其家長……這是來自首屆上海國際童書展的數字。
在上海國際童書展誕生之前,每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是唯一的專業童書大展。而在亞太地區,盡管有需求、有愿望,卻始終沒有一個童書領域的專業版權貿易平臺。
“上海國際童書展就是要瞄準亞太童書版權貿易市場的巨大空白,打通中國童書走向世界的‘出海口’。”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闞寧輝這樣描繪未來的圖景。
來自圖書零售市場的數據也支撐著這一新生的國際童書展。去年,460億元的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少兒板塊已經達到15.29%,大約70多億人民幣的銷售規模。從2009年同比增長10.48%,到2010年同比增長11.08%,2011年增長11.57%,2012年增長4.71%,少兒板塊連續幾年高歌猛進,今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5.52%的同比增速。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作為上海書展的升級版、國際版和專業版,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將突出專業功能,力求經過5到10年的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國際童書版權貿易和出版交流盛會。
“童書出版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意義重大,對一個民族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中國需要童書展這樣一個平臺,進一步推動童書的創作出版和國際交流,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兒童讀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說。
童書出版怎么樣
童書展上發布的《中國童書零售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童書出版中,少兒文學最為走俏。去年整個少兒板塊70多億元的銷售碼洋中,少兒文學就占據了44.22%,其次是卡通漫畫,占12.69%,少兒科普百科12.21%,游戲益智10.16%,低幼啟蒙6.38%。而少兒文學,也是國內原創力量最強的。
據童書展顧問委員、著名兒童讀物出版家海飛介紹,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少兒讀物貿易逆差一度達到48∶1,而到2012年,這個比例已縮小至1.9∶1。不少業內人士期許,少兒讀物在各品類圖書中拔得頭籌,率先扭轉逆差局面,上海國際童書展在這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本屆童書展特別推出的“楊紅櫻專區”里,銷量突破2000萬冊的《笑貓日記》不但深受國內孩子喜愛,而且其版權更是被英國哈珀·柯林斯集團和德國艾閣蒙集團購買,以多國語言走出國門。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社長兼總編輯李學謙表示,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童書走向世界,世界也日益關注中國童書市場,關注中國原創童書,但專業人才、原創資源仍顯不足,少兒閱讀還未與世界同步。
童書如何走出去
童書展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講述了一片“羽毛”的旅行。完成《羽毛》寫作后,今年3月博洛尼亞書展期間,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與巴西著名插畫家羅杰·米羅簽署繪畫合作協議,7個月后,《羽毛》新書上市,8個月后版權成功輸出巴西、馬來西亞,還將輸往美國。
今后,會有越來越多“走出去”和“迎進來”的相遇。在闞寧輝看來,對于上海國際童書展而言,不僅要把海外的好書“引進來”,“讓中國孩子的閱讀與世界同步”;一個同等重要乃至更加重要的任務,是讓更多中國的好書“走出去”,“讓全世界的孩子認識中國”。
在童書展期間舉行的“中國原創童書文化交流會”上,與會作家和評論家不約而同地論及中國童書的文化使命。獲得2013年國際林格倫兒童文學獎提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提出,許多中國優秀的原創童書都具備版權輸出的巨大潛力。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孩子喜歡上中國童書,并由此喜歡上中國。蒲公英童書館總編輯顏小鸝也認為:“中國人的精神和價值觀,適宜通過兒童文學和圖畫書,傳遞給世界的孩子們。”
如何讓版權交易得更順暢,讓文化引進和輸出更及時,還需要更加專業的平臺來推動。童趣出版社總經理侯明亮對上海國際童書展充滿期望。“希望更多的優質資源匯聚上海,讓全球童書界人士的交流、互動、洽談卓有成效,使上海國際童書展成為東方的博洛尼亞童書展。”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