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屈的生命致敬
央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側記
孝,老字在上、小字在下,寓意著一種擔當。家,一屋一瓦、遮風擋雨,意味著一種責任。對于11月8日,受邀來到央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的11位少年來說,生活、磨難給予他們的,不止是痛苦與淚水,更是自信與承擔。
步行500公里推著父親去求醫的安徽女孩黃鳳、鳳凰山上堅強綻放的龍花、在奔跑中與病魔爭奪媽媽的路玉婷、捐髓救母的少年邵帥……他們在還可以撒嬌的年紀就已經品嘗到生活的不易,用自己弱小的脊梁扛起了不幸,用樂觀的微笑驅散了苦難,以感人的孝心為熒屏內外眾多人的生活點亮了希望之燈。
這是一次媒體責任的回歸。過去的半年里,參與活動的記者們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內蒙古、貴州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他們頂著烈日、上山下田、融入生活,尋找、發現和記錄了那些散落在生活中的動人事跡。半年來,600多件全國各地的感人事跡匯集到該活動中,50多個少年的孝心故事通過《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等電視節目走進了千萬家庭,少年們令人潸然淚下的愛的誓言被網友自發傳播開去。在頒獎典禮,主持人歐陽夏丹說:“我們始終在尋找,在一次又一次的尋找和發現當中,收獲了來自生活深處的感動。”這份感動,不僅是內心對于“孝”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共鳴,更是源自記者職業的責任感。
在很多電視臺以選秀、“雷劇”換取高收視率的環境下,踏踏實實做好一檔公益節目,在平凡中尋找不凡的身影,在生活中挖掘新聞的意義,體現了新聞人的職業責任和新聞媒體的價值擔當。因此,在11月8日第十四個中國記者節播出這場晚會,具有特別的意味。
這也是一場對不屈生命的集體致敬。作家羅曼·羅蘭曾用詩意的語言寫道:每個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便不會懼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浪的險惡。正是有了勇氣,11位獲得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少年和21位榮獲“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的少年,才能讓生命在苦難中開出希望之花。如今多元化的思想和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人無暇顧及自己生活之外的風景,而某些脫離時代的宣傳方式,更讓一些模范榜樣變成了空泛的道德符號。然而,快節奏的生活,并不代表人們無力接受崇高品質所帶來的內心深處的共鳴與感動;多元化的思想,也并不意味著拒絕愛、擔當、堅強等中華民族優秀美德的感召。很多人因為這些少年的故事而感動,不是因為他們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因為他們面對親情的態度、面對生活的選擇。因為來自生活的最為真實,真實的最為動人。網友張海在微博留言說:“這些孩子做著連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們最小的才6歲,用幼小身軀頑強地支撐著整個家!希望能通過這些孩子的孝心感動中國、傳遞愛心,因為少年強則中國強!”
這更是對優秀傳統道德的呼喚與傳承。活動不僅讓人們知道了這些動人的故事和勇敢的少年,更激發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被網友上傳視頻里黃鳳的孝心感動,武警醫院的醫生免費為黃鳳的父親實施了手術;被新聞報道講述的邵帥的孝心感動,安徽老人自費購買了上百份報紙,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故事;被這些少年的孝心感動,作家畢淑敏在散文《孝心無價》中深情寫道:“因為他們,父母看到了陽光,因著他們,伙伴看到了榜樣,因著他們,我們呼吸著孩子們孝的氣息的同時,觸碰到了愛與希望。”還有一些愛心企業和當地政府,已經開始行動,給予這些少年和家庭實實在在的資助和扶持。
“今年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將第一次超過2億。孝,不僅是對一個家庭的支撐,也是對社會的擔當。”主持人白巖松說。
“每一個細微的努力,都是偉大夢想的開始。他們的夢想也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有了他們的夢想,中國夢才能更加充實。”該活動推選委員、航天員楊利偉說。
百善孝為先,這是古人為中華民族立下的行為規范,在今天依然是值得我們珍視和努力的人生信條。希望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傳承“孝”的美德,哪怕從常回家看看開始,因為面對親情,我們常常是愛得太遲。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