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黃金在天空舞蹈”——詩壇送別韓作榮
韓作榮 資料照片
繼牛漢之后,相隔僅一月有余,詩壇又送別了一位大家,12日凌晨,著名詩人、散文家韓作榮因病在京逝世,享年66歲。
韓作榮,筆名何安,曾任《詩刊》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2012月4月當選為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2013年6月當選為中國詩歌學會會長。
他一生著述豐厚,出版詩集《靜靜的白樺林》《雪季·夢與情歌》《韓作榮自選詩》《少女和紫丁香》,詩論集《感覺·智慧與詩》,隨筆集《圓的誘惑》,報告文學集《隱秘與災變》等二十余部作品。《韓作榮自選集》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此外,在他去世前剛剛完成30余萬字的長篇傳記文學《李白傳》的手寫稿。
著名詩人李瑛在得知韓作榮去世的消息后感到“很吃驚,也很悲痛”,“韓作榮是從部隊里成長起來的非常優秀的一位詩人,后來轉業到了中國作協,在從事編輯和行政工作的同時仍堅持創作,在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去世是中國詩壇的一大損失。”
“他的去世對中國詩歌學會也是一個重大的損失。”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告訴記者,在雷抒雁去世后,韓作榮繼任中國詩歌學會的會長,他非常認真盡責地推動中國詩歌學會的建設工作。
吳思敬認為,作為一名詩人,韓作榮非常善于學習。“他對于新時期朦朧詩人、第三代詩人以及本世紀初詩人們的創作都非常了解。他的文學觀念一點都不保守,很注意學習西方現當代詩人的寫作技巧,他的詩歌在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基礎上,又具有現代意識,很自然地將西方現當代詩歌的創作技法融入到自己的詩歌創作中去。他的詩歌體現出不斷進取、不斷追求的特色。不論是老一代的讀者還是新一代的讀者,都喜愛他的詩歌。”
在《詩刊》常務副主編、詩人商震看來,身兼編輯家、詩人和詩歌理論家三重身份的韓作榮,在每個領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國當下最出色的的編輯家之一。幾十年來,經他編發的作品影響著當代詩歌寫作的方向。他既堅持原則,又具有包容性,對年輕人極其寬厚,發現并扶持了大量的年輕詩人。韓作榮是注重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的詩人,他一邊在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一邊在作品中融入了自覺的美學探究。同時他又是一名別具一格的理論家,他的《詩歌講稿》和《詩的魅惑》這兩本詩歌理論專著,是對他個人的詩歌寫作經驗、編輯經驗和閱讀經驗的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
詩人林莽眼中的韓作榮性格耿直,不善言談,同時又有寬厚的胸懷和思想,“他有一個堅定的原則,只跟真誠的人交朋友。對人,他反感虛假的;對作品,他反對那些偽抒情的。這是他為人為文最根本之處。”
在韓作榮去世的消息傳出后,詩壇內外紛紛展開追思和悼念。詩人大衛在其微博中寫道:“又一個好詩人,一個真正懂詩歌的人,一個人格高大的人,一個偉大的編輯家,走了,天地同悲,從此,黃金在天空舞蹈。”
據悉,韓作榮遺體告別儀式將于11月14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屆時,熱愛他的親友們將同他做最后的告別。(本報北京11月12日電 本報記者 饒 翔)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