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模范舉過頭頂放在心間
把道德模范舉過頭頂放在心間
各地召開關心關愛道德模范座談會
11月6日,中央文明辦赴四川省廣元市慰問走訪全國道德模范羅瑋(左一),并向她送來慰問金。新華社 涂媛媛攝
本報綜合各地11月9日電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赴四川、江西、安徽、陜西、貴州、重慶等地,對生活困難的羅瑋、許張氏等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進行走訪慰問。在各地舉行的關心關愛道德模范座談會上,各界代表紛紛交流關心關愛道德模范的經驗,研究進一步做好尊崇、禮遇、幫扶道德模范工作的辦法和措施。本報特刊發發言摘要,以期在全社會營造尊崇道德模范、關愛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
讓英雄受到尊重,讓模范不再流淚
貴州省黔西南州州委書記 張政
我們應該倍加愛護這些道德模范,他們是我們黔西南州的寶貴財富。州黨委和政府決定,以后每年都要定期到全州歷年獲得各類各級模范榮譽的1500多位同志家里進行慰問,傾聽每一位的要求和意見。不能讓模范寒心、不能讓模范流淚、更不能讓模范受窮。道德模范是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媒介,一定要讓模范在榮譽和經濟上都獲得更高的獎勵,讓群眾感到英雄受到了全社會的極大尊重,好人有好報,促進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善待行善者,營造禮遇道德模范的社會環境
安徽省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杜愛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抓好典型示范。一個楷模就是一個標桿,可以起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要大力營造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只有善待行善者,才能激發廣大群眾愿意做好人,敢于做好人。要堅持重視關懷楷模,營造禮遇道德模范的社會環境。采取政治上關心、精神上支持、物質上幫助等多種形式,來幫扶禮遇道德模范。真正把道德模范舉過頭頂,放在心間。
良好的道德風尚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
安徽省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 張立馳
道德與法律共同構成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兩大基石。正是我們價值觀里奉獻、犧牲、平等、公平、正義等積極而崇高的理念使我們人類區別于其他種群。當我們抱怨社會缺少愛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反思,你為這愛的蓄水池注入過多少?當我們抱怨這個社會缺少誠信時,你有沒有反思,你為這個社會誠信銀行存入了多少誠信?當我們抱怨這個社會缺少公平正義的時候,你有沒有反思,對于社會公平正義大廈的構建,你添過多少磚瓦?
守好本分,讓榮譽永不褪色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 吳恒忠
很多人都在問我的夢想,我說:我要為重慶市潼南“西部綠色菜都”出點力,多種菜,種放心菜,把家庭搞好,把老伴的病治好,我還要當志愿者,盡力去多做一些好事,以此感謝大家。我這一生平平凡凡,但為人誠實、自強自立應是我的本分。除去榮譽的光環,我將繼續守好本分,用實際行動讓“全國道德模范”這個金字招牌永不褪色!
家鄉的文明之風哺育了我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 吳林香
我所取得的榮譽既是激勵更是鞭策。我的家鄉重慶市忠縣歷來就是一個忠勇、誠信的文明之城,忠縣哺育了我。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公益活動,繼續發揚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的美德,照顧好家人并竭盡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實際行動來增添“全國道德模范”的光彩,傳承美德,回報社會,報效祖國。
尊崇禮遇英模,樹立價值導向
江西省樟樹市市委書記 劉安安
我們要切實尊崇禮遇英模,培養核心價值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鼓勵、支持、保障道德模范的長效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實現幫扶常態化,讓道德模范在工作上、生活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和關愛。讓每一股社會力量都行動起來,積極開展尊崇禮遇道德模范行動,讓道德模范不再孤單寂寞,讓道德模范過得更好,在社會形成崇尚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人人爭當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
幫扶模范需建立復合型長效機制
陜西省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張永春
關心關愛道德模范,除了精神褒揚和資金慰問之外,關鍵是要形成復合型的長效獎勵制度,制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激勵效應取決于個人通過努力達成組織期望的工作績效,與由此而得到的滿足個人需求相一致、相關聯。只有構建復合型的長效獎勵機制,我們的道德模范才會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傳播正能量是媒體的社會責任
西安晚報采訪中心副主任、時政新聞部主編 李華
道德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是主流媒體擔當社會責任的重要任務。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需要在面上形成宣傳道德模范的強勢,在點上樹立生動鮮活的先進典型,在線上形成共同參與的多方互動。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我們要更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激勵大家崇德向善,形成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的社會風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讓好人在后表彰時代散發正能量
廣元日報記者 江濤
羅瑋曾說:“對我來說,捐肝只不過多了一道疤,卻可以給一個絕望的家庭帶來希望。”羅瑋的奉獻是發自內心的,是不求回報的。但是,無私奉獻不等于“好人吃虧”,不求回報不等于“漸漸遺忘”。在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營造尊崇好人、禮遇好人的社會氛圍,如何持之以恒地讓好人標桿在后表彰時代散發正能量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記者危兆蓋、李曉東、李陳續、胡曉軍、柳路、呂慎、楊永林、張哲浩、張國圣、俞海萍)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