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編劇熱議"中國故事":輸出中國文化精華
11月2日至3日,兩岸三地50多位編劇大腕匯集長沙,就“中國的故事講給世界聽”展開熱烈討論,這也是第三屆兩岸三地編劇年會。參加本次會議的內地著名編劇有中國文學學會的會長王興東(《建國大業》),賀子壯《生死抉擇》)、趙葆華(《我的法蘭西歲月》)、汪海林(《銅雀臺》)、邵曉黎(《漂亮媽媽》)、閆剛(《說好不分手》)、費明(《離婚了就別來找我》)、束煥(《泰囧》)、周智勇(《中國合伙人》)……港臺方面有文雋(前金像獎主席)、盧永強(《喜羊羊灰太狼》)、黃勁輝(《奪命金》)、鐘繼昌(《孤島驚魂》)、陳淑賢(《桃姐》)等等。
編劇們的共識:傳達健康的中國故事
中國電影市場這兩年迅速擴容增大,強力崛起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場,但與此同時,各種電影亂象也開始頻繁出現,例如爛片、雷片不斷,富有爭議的電影層出不窮等等。面對這樣的現狀,諸位編劇直抒胸臆。編劇余飛的觀點代表了一部分編劇的觀點,“以編劇的眼光來看,編一些奇巧丑怪的故事好編。把鏡頭對準三寸金蓮、后宮爭斗,這個不算本事。我們并沒有把中國文化真正的精華輸出到世界上?!?/p>
如此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兩岸三地的編劇幾乎異口同聲地達成一個共識,即先要把“故事講好”,“講好自己的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大家一致認為,建立文化自信,傳達健康的中國故事應是影視創作人的主導方向,“講述怎樣的中國故事,電影中塑造什么樣的中國人,人家就以為你是怎樣的中國人”。有編劇甚至呼吁,“不要再拍那些中國人陰暗落后的東西了?!眲倓倓撟髁穗娪啊吨T葛密碼》的閆剛說,“對于我來說,故事里是否包含了中國精神這很重要,也就是說它是否傳達的是‘仁義禮智信’……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我們也有更多的機會?!敝袊娪拔膶W學會副會長汪海林拿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做比喻,“他改變了中國人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落后、愚昧的形象,他是正面的,健康的、自信的,充滿斗爭意識的強者的中國人的形象。李小龍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中國人如果都像李小龍電影里的那樣,我們真的就是了不起的偉大的民族,所以我們要向李小龍學習,向李小龍電影中的中國人學習?!?/span>
電影人的預言:兩三年內將汰弱留強
中國電影業的熱浪滔天,給很多創作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與觀念的沖擊,很多行業規則也在巨大的波流中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論壇討論期間,論壇主持人之一文雋(香港著名電影人、前金像獎主席)就深有感觸地表示,“導演中心制的時代就要過去了,一個‘合作的時代’即將到來’”。在文雋看來,“2013年,是華語電影開啟‘黃金十年’的開端。這個市場火起來的時候,不知來歷的人都跑進來賺錢。從市場角度說,它是‘戰國的混沌時期’,但也是‘汰弱留強’的開始,我相信再過兩三年時間,就會慢慢留下強的公司,市場就會變得更為成熟。誰是騙子,誰是干活的,到時候這個會慢慢明晰?!?/span>
香港著名電影人鄺文偉近年橫跨香港與內地的電影業,見證了很多“興衰”,談到現在中國電影的現狀,他也表示,“現在中國經濟很發達了。但不單單是有錢的問題,還要有素質,有娛樂的時候也要有教育?!彼f,他給一些年輕電影人的建議是,“不能單為娛樂而創作,還要保持自我。別單單為電影寫劇本,還要為自己寫劇本,也要為電影工業寫劇本?!?/p>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