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談教育”首次公布其關于教育工作的通信
10月31日,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卸任后首部公開出版的著作《溫家寶談教育》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首發。《溫家寶談教育》一書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內容涵蓋了溫家寶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論述。
該書的出版前言這樣寫道:“溫家寶同志始終心系教育,關心教育,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擔任國務院總理十年間,他更是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深入基層學校視察調研,對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戰略部署。”
《溫家寶談教育》分為5部分,即“強國必強教,強國先強教(代序)”、“關于教育工作的講話”、“關于教育工作的通信”、“與大學師生的座談”以及“附錄:重視教育工作紀事”。內容包括講話、報告、信函、談話等66篇,新聞媒體報道文章17篇,教育活動圖片50余幅,總計50余萬字。
該書“關于教育工作的通信”的內容大部分是首次公開發表。這里集納了溫家寶同志就教育問題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交流內容。如,溫家寶同志在寫給著名科學家李政道的信中說:“您倡導的博士后流動站制度已經實行十年了。實踐證明,這一新生事物促進了人才培養和流動,推動了學術交流和學科發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溫家寶同志在寫給著名核物理學家楊福家教授的親筆信中說:“如何辦好大學,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雖然多次談了些意見,但總覺得工作做得不夠,現實問題不少。”在回信給國家圖書館原館長任繼愈先生的信中,他寫道:“9月2日函示收讀。您對我國教育事業十分關心,所提意見中肯,給人啟示……”
書中還展現了溫家寶同志對于恩師的感激之情。在給中國地層學和古生物學家楊遵儀百年華誕的信中,他寫道:“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師,今天依然是我的老師,我將永遠以先生為榜樣,像先生那樣做人、做事、做學問。先生的長壽是與先生淡泊名利、樂觀豁達、謙虛謹慎、待人友善的品格分不開的……”
書中所見最多的是他寫給學生的信。他們有殘疾兒童、大學生、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有普通的中小學生。在給經歷過“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羌族祖海劉小樺同學回信時,溫家寶同志動情地說:“經過這場大的災難,你不再是一個愛哭的小女孩了,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堅強了、懂事了。我惦念你,惦念災區所有的孩子們。”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郭戈表示,溫家寶同志卸任后出版的第一本書選擇以教育為主題,與他出身教育世家有很大關系。他外出視察常常會到學校去,去災區的時候,他最關心的也是學校、學生。
出版方告訴記者,除了書信,2011年10月25日溫家寶同志在南開中學的講話《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也是首度全文公開發表。溫家寶同志在講話中回顧了自己的身世,講述了童年窮困、動蕩的往事,剖析自己思想和性格起因。他說:“我上小學、中學期間,家境十分貧寒。父母和我們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間不到9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每月的房租相當于一袋面粉錢,那時父親月工資最低時只有37元。我患過一次白喉,父親把僅有的一塊手表賣掉,買藥給我打針。此后,他多年沒有戴過手表。”“因為經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艱辛,我從小就富有同情心,這尤其表現為對普通百姓特別是窮人的同情,對不公道事情的憎惡。”他告訴同學們:年輕人要善于獨立思考、探索真知,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人民出版社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14日,溫家寶同志卸任總理的前一天,身著便裝布鞋接見了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他還親筆題寫了3句話送給出版社:“謹以此書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獻給祖國未來”。
(編輯:曉婧)
·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
· | 中國新聞社在北京舉行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 |
· | 《我心中的耀邦》:追憶胡耀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