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文化帶來幸福感
長春文化廣場(圖片由長春市委宣傳部提供)
長影世紀城(圖片由長春市委宣傳部提供)
■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文化既是城市凝聚力的源泉,又是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長春市市長姜治瑩:對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幸福感節節攀升,文化發展功不可沒。
主持人語
長春是一座文化城,這是令許多長春市民引以為榮的美譽。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資源的擴散與下沉,隨著主題文化的豐富與創新,加之不斷深化的文化體制改革,長春市從政府有計劃地“送”文化,到群眾主動“要”文化,從文化大市到文化興市、文化強市,文化的種子已破土發芽,逐漸鑄就出城市靈魂。
——欄目主持人 楊 亮
樂聲一片。走進長春市樂山鎮文化站,二人轉小帽兒東北味十足,大秧歌扭出濃濃的歡樂,嗩吶、二胡、電子琴件件都被農民們玩兒的得心應手。
近年,長春文化發展枝繁葉茂:選購文化工藝品和訂購套裝書籍的市民越來越多,精神食糧已成為最受長春市民歡迎的文化禮物;文化產業從業隊伍逐漸壯大,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身邊文化 涵養芳情雅趣
除了“動”的,還有“靜”的。在文化站的圖書閱覽室,圖書借閱系統已和長春市圖書館聯網,實現了同步借閱,并且免費辦卡、免費借書。“我這個月已經來了三趟了”,農民趙啟良借閱的書中,不僅涉及農業科技,還有中小學閱讀類。工作人員說,農閑時節,由省、市、區三級提供的圖書質量很好,很多農民都是帶著孩子一起來充電的。農民們都說:“吃飽了,文化站就是家!”
作為國家首批28個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中的一個,在長春市,像樂山鎮文化站這樣“有場所、有設備、有管理者、有活動”的四有文化大院幾乎遍布了各個鄉鎮村屯。一度被認為是最薄弱環節的鄉村文化,早已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活躍的音符。
2012年,長春市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各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全面展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快速推進,市屬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孔子文化園落成開放,長春市博物館、朝鮮族群眾藝術館新館加緊建設,長春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維修改造,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熱潮興起的同時,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也貫穿其中,全市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街道)文化站全部實施免費開放;在第11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放映公益電影2萬余場;長春市朝陽區8個街道200人參演的“劍拳扇舞”廣場舞蹈、“千人廣場晨練”項目等,極大提升了長春市群眾文化的知名度。
主題文化 樹立地理坐標
1997年夏天,隨著23位國內外雕塑家23件雕塑藝術品,在長春市文化廣場的驚艷亮相,首屆長春國際雕塑展宣告成功。至此,長春又多了一項“雕塑之都”的美譽。
十余年來,在連續13屆長春國際雕塑作品展的帶動下,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雕塑家為長春創作了600余件作品。除了長春世界雕塑公園、雙陽國際雕塑公園等主題公園外,廣場、校園、小區等處也不乏優秀雕塑作品,瑪雅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等世界各族文化兼容并包、相映生輝。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吳為山曾說,長春以雕塑的魅力,不僅在中國引起關注,而且引起世界的關注。
連續成功舉辦的雕塑展,僅僅是長春大型主題文化活動中的一個美麗剪影。其中,長春市農博會成了許多長春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閑娛樂的新去處。在6萬平方米智能溫室的園林景觀花園內,百合、玫瑰、火龍珠、郁金香等60余種花卉和曼陀羅、合歡樹、鳳凰木等30余種綠植,為北國春城帶來了一片南國風情;承載著傳統文化習俗的年畫、極富創意的軟陶工藝品、黏豆包、黃面團等土特產品,激發了游客的采購欲望,極大地帶動了文化經濟。
長春市長姜治瑩在開幕式上說,連續舉辦的農博會,不僅提供了一處觀光、休閑、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大集,更為長春會展業增添了一個魅力四射的品牌。
如今,長春電影節、長春民博會、長春汽博會、長春書博會等如火如荼的主題文化活動,不僅豐富著長春市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省內外的參展商和旅游愛好者,更有力拉動了長春市經濟增長極。初步估算,2012年長春市舉辦的會展活動突破200項,直接收入3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收入270億元。主題會展文化,已為長春樹立起一個又一個文化地理坐標。
文化產業 助力經濟發展
對于長春市而言,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正在形成規模,一批優秀文化企業走上集團化發展之路,寶鳳剪紙、紫玉木蘭工藝繡鞋等以長春市委、市政府名義命名的八大“長春市民間工藝名品”聲名遠揚。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420億元,同比增長40%,長春文化產業已從經濟的“配角”向新興產業的“領頭羊”邁進。
“長春市已經迎來一個文化產業的黃金發展期,我們正站在文化興市的高度上,積極謀劃和推動長春文化產業發展,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優勢性產業突出出來。”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的話充滿做大做強長春市文化產業的信心與魄力。
盡管長春文化產業起步較晚,但起點卻很高。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形成了電影電視、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新聞傳媒、演藝娛樂、民間藝術六大傳統文化產業,文化旅游、文化會展、教育培訓、體育健身四大新興文化產業,及創意設計、數字內容、動漫游戲三大創意文化產業。
在長春市文化大軍中,有年發行碼洋近2億元,總資產超億元的國家一級出版社——長春出版社;有產品多達上千種,遠銷歐美、日本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吉林省宇平工藝品制造公司;有年生產動畫1794分鐘,《霹靂樂翻天》、《動漫說法》和《妙想總動員》三部動漫作品在央視熱播的吉林省銘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吉廣集團、古塵木藝、光明藝校等20個知名文化品牌……
目前,長春市已經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領導干部考核內容,還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2009年開始,明確市財政每年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和引導文化產業發展。
此外,長春市正逐漸加大文化領域各門類拔尖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挖掘和培樹文化名人,歡迎國內外優秀文化人才參與長春市文化產業發展。
長春,正積極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力扶持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影視傳媒、動漫游戲等新興行業和新型業態,壯大知合動漫、凈月廣告創意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扶持100戶文化骨干企業,盡快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本報記者 曾 毅 本報特約記者 任 爽)
專家點評
中國民協副主席、吉林省文聯副主席 曹保明
伴隨著文化含量在長春的快速成長,文化已經成為這座城市一張響亮的名片。走進長春這片土地,就如同被包圍在濃郁的文化氣息之中。長春人對文化的熱愛之情,已深深地根植在生活中,融合進心底,這種感覺被長春人稱作“幸福”。
文化名片
■長春電影節
■長春汽博會
■長春國際雕塑展
■長春農博會
■長春書博會
■長春民博會
工藝名品
■祖述微雕
■宇平人形
■紫玉木蘭工藝繡鞋
■寶鳳剪紙
■鴻美糊畫
■嘉琦工藝鳥
■東生泥人
■古塵木藝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