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菜品”質量高 保證群眾“吃得好”
文化承載希望,藝術托起夢想。26日晚,在悠揚的《節日圓舞曲》歌聲中,持續了半個月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落下帷幕。
這是藝術的盛會——沒有了大舞美、大制作,取消了開閉幕式綜合文藝演出、不請明星大腕,把舞臺讓給劇目,尊重藝術,回歸藝術本體,讓藝術百花齊放。
這更是人民的節日——在群眾路線教育深入開展之際,突出文化藝術的群眾性,也著實讓老百姓覺得遙不可及的文化藝術真正接了地氣。持續了16天的十藝節,因各個文藝項目和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而被群眾津津樂道。
想著群眾需求,奉上藝術饕餮盛宴
“本屆藝術節的劇目數量多、質量高、門類齊全,國內作品均是代表近年來我國舞臺藝術創作水平的最新成果。”文化部部長蔡武說。十藝節這場藝術的盛宴,有了高質量的文化藝術作品“菜品”,還要保證群眾能吃得到,吃得好。在十藝節期間,如何保證群眾不留遺憾,觀賞到自己感興趣的文化藝術呢?
十藝節組委會先從規范票務市場入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索票要票”、“公款贈票送票”行為,十藝節組委會取消向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公款贈票送票。 “以前贈票,想去看的人找‘黃牛’都買不到票,不想去的人手里卻握著大把的門票。”十藝節組委會票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郝建軍說,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公開銷售,廣大群眾就可以通過網上網下方便快捷地買到自己喜愛劇目的演出門票。
票價也考慮到了群眾的實際承受能力。十藝節并沒有因其藝術水準高而提高門檻,對于劇目演出的票價,堅持大眾化原則,讓群眾看得起。比如,“文華獎”劇目演出門票票價最高不超過380元,主要區間控制在60元—280元,還大量推出了20元低價票。“群眾想看,但票價過高買不起;演員在臺上‘孤芳自賞’,也沒有人捧場。”一位知名京劇院團的負責人說,低票價讓戲迷欣賞到了高超的京劇藝術,演員們看著臺下熱鬧,也演得更加賣力。
注重群眾參與, 倡導群眾演、演群眾、演給群眾看
群眾熱情積極參與,讓十藝節更加接地氣。“群星獎”是文化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而設立的,與專業領域的“文華獎”并列為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的兩個子項。“群星獎”自1991年設立以來,便受到廣大群眾的參與和歡迎。
基層群眾憑著自己的文化創造,成為中國藝術節當之無愧的主角。25日晚,“群星獎”頒獎在威海舉辦,本屆“群星獎”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4個門類的作品決賽歷時13天21場比賽,220個群眾作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編排新穎獨特,表演樸實生動,緊貼時代脈搏,抒發百姓心聲,代表了當前我國群眾文藝創作的最高水平。
“群星獎”比賽所到之處,觀眾場場爆滿,配套惠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廣大基層群眾以文化為橋梁,以藝術為紐帶,歌唱幸福的生活,贊美偉大的時代,盡情譜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和諧樂章。
除了專業評分,本次群星獎的角逐還引入觀眾評審機制。“每場比賽從現場隨機抽取部分觀眾參與節目評審和打分,使基層群眾真正參與到國家級獎項的評獎工作中來,充分體現‘群星獎’的群眾性。”十藝節組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
群眾演,演群眾,演給群眾看。這是十藝節“群星獎”參演劇目的最大特點。十藝節讓群眾文化活動有了更多的機會走上“前臺”,走上“版面”,占據“黃金時段”,有了更廣闊的展示群眾文化的舞臺。十藝節雖已落幕,但是“群星獎”獲獎節目在全國范圍內巡演和展演將要啟幕,群眾的文化創造將會更有社會影響力。
盤活文化藝術市場,讓群眾有戲看
如何防止劇目扎堆主要舉辦城市?如何避免主辦城市群眾選擇過多,有些劇無人去看,其他地市群眾卻無劇可看?在籌備十藝節時,組委會提出山東17地市共同舉辦十藝節,在籌備過程中,加強了對各地文化場館的修繕。十藝節期間,將文化藝術散落到山東各個文化場館,惠及各地群眾。山東省高密市藝術劇院是一個基層院團,十藝節期間就有三部劇在這里演出。高密市藝術劇院黨支部書記史煒說,十藝節組委會將這么高水平的劇目放在高密藝術劇院展演,讓高密戲迷們大開眼界,這事要擱以前簡直是遙不可及。
大型賽事過后,一些場館就請來了“鐵門神”,很少有賽事演出。后十藝節時代,為避免十藝節演藝場館“坐冷板凳”,這些藝術場館將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來盤活藝術場館資源。“經過競標,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奪得大劇院8年經營管理權。”山東省會大劇院經理趙方沛說,在十藝節后,大劇院的演出已經排滿,從11月1日開始將上演音樂劇、芭蕾舞劇、音樂會、話劇、戲曲、兒童劇等演出60余場。
群眾有劇看,院團能生存是前提。“劇團的生存問題就是市場問題。十藝節搭建了一個展示平臺,我們就想怎么利用好這個平臺,把新劇推介出去。”雜技劇《聊齋遺夢》表演單位山東省雜技團團長姚建國說,能生存,才能有機會給群眾更多的好劇看。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