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壽:對中國文化的尊重是漢學研究的基礎
對中國文化的尊重是漢學研究的基礎
——專訪日本九州大學漢學家東英壽
東英壽 趙和平畫
2011年10月,在全日本一年一度的中國學年會上,一位著名漢學家的報告引發了全場轟動。在他歷時十年的潛心研究和考證下,已失傳千年之久的96封歐陽修書信終于在日本重現。這一發現不僅令中日兩國學界的歐陽修研究者感到無比震驚和興奮,同時也使得《全宋文》《歐陽文忠公集》等傳世典籍由此而被改寫。這位必將在北宋文學史和文化史研究領域留名史冊的漢學家就是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的東英壽教授。
2012年1月7日,本報刊登了本報記者對東英壽教授的專訪《聚散匆匆一千年 文脈綿綿兩國間——失傳歐陽修書信現身日本探秘》,詳細介紹了東英壽教授發現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的來龍去脈,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2013年7月,本報記者再赴九州大學,就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讀者關心的問題對東英壽教授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發現的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在中日兩國學界都引起了巨大轟動,被視為足以改寫歷史的重大發現。這一年多以來,您從事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情況如何?
東英壽:自2011年10月公布該發現以來,我的研究成果和事跡得到了包括《光明日報》在內的中國各大媒體的關心和報道,對此我深表感謝。
作為一項漢學研究成果,我認為自己的發現不僅應該得到日本漢學界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接受中國學界的檢驗。于是,在2011年10月,我應邀將有關原稿遞交給上海古籍出版社,該社隨即將其分別發送給中國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審核。大約一個月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就答復我,該發現已得到中國權威學者的確認,并于2012年3月在由該社編輯出版的《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一期上全文刊載了我的稿件。自此,該發現正式得到中國學界的廣泛認可并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學者的敏銳和勤奮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僅僅兩個月后,即2012年5月出版的《武漢大學學報》就已經刊載了多篇基于該發現而撰寫的專業論文??梢?,關于新發現的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的相關研究已經在中國學界迅速展開,而我本人也因該發現得到了來自中國的重視和褒獎。2012年8月,“中國歐陽修研究會”特別向我頒發獎狀以示表彰,這令我深感榮幸。
今年3月,在日本九州大學的資助下,我撰寫的《歐陽修新發現書簡96篇》一書已在日本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全面總結論述了我在歐陽修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心得,也得到了中日兩國學界的支持和認可。
目前,我十分欣喜地看到,對于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的相關研究工作已經在中日兩國學界全面展開。因為該發現不僅對于研究歐陽修本人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于歐陽修所處時代的其他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例如,在新發現的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中有寫給王安石的信件。此外,除了該發現在中國大陸地區廣受重視,我同時也收到了很多中國臺灣地區的大學和學者的邀請。對此,我始終認為,96封失傳歐陽修書信的發現者雖然是我,但是后續的研究工作卻離不開中日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