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打工仔有顆“文藝心”

      時間:2013年10月22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賀林平

      周克朋在車間加班。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周克朋在改稿。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馮春佑在車間。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馮春佑在公司圖書館看書。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廣東,中山。火炬開發區內,明陽電氣公司。

        這段時間訂單多,車間的活兒就多。工人們加完班回來,已是晚上8點40分。

        舊樓二樓,水泥地、上下鋪的宿舍住了3個人。一名工友出去唱卡拉OK了,另一名工友坐在自己的電腦前激烈地人機“廝殺”,唯有周克朋,簡單洗漱一下后,靜靜地坐到自己的床沿上,伏在床前那張幾乎掉光了漆,邊角用報紙糊上的書桌前,攤開一沓稿紙,抓起一支筆,時而緊盯紙面眉頭緊蹙,時而落筆紙上寫寫畫畫——是的,他正在改自己前一天寫下的一篇文章。

        文學是高不可攀的嗎?或許是的,可在珠三角,一群像周克朋一樣的青年務工人員,高中、中專甚至初中沒畢業就背井離鄉南下闖蕩,忍受著車間里的高溫、油污、噪聲辛苦工作,拿著每個月寄回家后僅夠溫飽度日的酬勞,卻大膽地懷揣一顆“文藝心”并為之拼搏奮斗。他們當中,還真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家和寫作好手,給原本單調的青春,抹上一絲異樣的神采。

        (一)

        “月光被夜空分成兩半,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水中,沒有風,夜晚恬靜成她的模樣……”這樣優美的句子出自周克朋之手。一本手寫詩集,里面收了98首詩,被周克朋命名為《驛動的心》。本子的封面畫得很漂亮,4個大字端端正正,邊角都加上了花邊裝飾;封二上是“作者簡介”,第一頁是“自序”,除了是寫的、畫的而不是印的,跟真正出版的沒什么兩樣。“自娛自樂而已。”他憨憨地自嘲著。

        39歲的周克朋看起來其貌不揚,小得幾乎睜不大的眼睛,矮胖的身軀套著一件藍灰色的粗布工裝;渾身也沒有閃光的氣質談吐,握手時給人明顯的粗糙感。但這名來自河南農村的務工者的確在追尋一個文學夢并長于寫作,在老家時,就是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報紙的通訊員,還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無悔的青春》。赴粵務工后,又在大大小小的報紙雜志上發表詩歌、散文等數百篇,去年還成了新成立的中山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首批會員——在打工的路途中,他已經為自己的文學夢奮斗了20年。

        周克朋愛上寫作,緣于兩件事。第一件,小學五年級,他的一篇作文拿到了河南省某次作文比賽的一等獎;第二件是在縣里讀中專時,一次放假在家,得知鄰村某建筑工地設備發生故障,導致一名當地建筑工被彈上高壓線觸電身亡,而包工頭竟然不肯賠償。他據此寫了一篇消息,郵寄到南陽日報社,沒想到兩天后就登了,還收到3塊錢的稿費。“重要的是這件事出來后,那名死去鄉親的家屬獲得了800元的賠償。”那段時間,周克朋的名字在周邊幾個村傳開了,鄉民們無不崇敬,也讓周克朋第一次看到了寫作的力量。

        1997年,周克朋南下打工,輾轉東莞、廣州、深圳、中山之間。那時打工比現在更辛苦,流水線上每天干12小時,8人擠一個小宿舍,工廠里也沒有任何文體娛樂設施。周克朋公司換了幾次,工種也換了幾次,一直沒有放棄的就是寫作。“我呆過的工廠,有4家都是有廠報的,我都有特約記者證;而且那個時期,《佛山文藝》、《江門文藝》、《西江月》、《大鵬灣》等打工文學雜志多得很,我經常寫些打工歲月的詩歌,社會現象的雜文,往那里投稿,跟編輯也搞得很熟。可惜現在很多都關停了。”

        2011年,周克朋進入明陽電氣做銅排裝配工。平時一有閑暇,工友們要么出去唱歌跳舞,要么就是宅在宿舍上網打牌,周克朋不抽煙、不喝酒、不上網,也從不出去玩,他最愛兩件事,一是看書,為此幾乎跑遍了中山所有的書店;二是跟工友聊家常,從里面他得到跟看書同樣的收獲,“一個人就是一本書,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和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就是在讀不同的書,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把這樣的話寫進了自己的詩里。

        周克朋沒有電腦,文稿都是利用周末時間寫,用手寫好了,再請有電腦的工友幫忙敲出來。“有時候幾個朋友聊天,晚上想著想著睡不著,半夜突然來了靈感,一下子爬起來,抓起支筆就寫。寫完倒頭舒心地睡兩三個小時,第二天一早又要起床上班。”這是他對自己癡迷寫作的描述。

        一段段閑余時間的辛苦奮斗,凝聚成的是周克朋筆下的2000多篇手稿。寫得最多時,他的稿費每月有1萬多元,從最大的一筆5000元的征文獎金,到幾十塊,十幾塊都有。雖然打工收入微薄,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也很重,但周克朋從沒將稿費看作是寫作的目的和意義。“我覺得這么多年來,我從寫作里得到的最大收獲,是自己內心真實世界的表達。打工生活有很多故事、很多感悟,工友們也有很多智慧想法,感情世界很豐富,可是很多人不會寫,不會表達。我能把這些寫出來,還能讓人們看到、了解,就是最大的意義。”

        談起今后,周克朋說,無論干哪行,在哪里,有多難,多辛苦,他都會堅持寫下去。他還有一個近期目標,兩三年內,以自己所在的企業為藍本,寫一篇中篇小說,反映周圍的人和事。“我們不喜歡寫,也不會寫;但周哥喜歡寫,能寫,大家休息、玩的時候,他都在看書、寫作,我們都支持他寫,最好里面有我,把我寫好一點。”同宿舍的90后工友關浩調皮地笑著。

        (二)

        中午在食堂吃了飯,馮春佑沒回去休息,而是徑直下了一樓。工友們回去的回去、出去的出去,一樓的小圖書館空蕩蕩的,倒顯得很大。他直接跑到第三排書架中間的位置,抽出一本張愛玲的《小團圓》,坐到桌前,翻到右下角被疊上的那一頁,饒有興味地看了起來。

        馮春佑和周克朋是一家企業的同事,只是分在另一個分公司,相對這個有20年“寫齡”的老前輩來講,1989年出生的他只是名新人,他的作品,也僅僅發表在公司的刊物《明陽報》上。不過他很有心,也很勤奮,看到一些社會現象,有了感悟,就喜歡寫下來。2012年5月才進公司的他,已在一月一期的《明陽報》發表了隨筆隨感15篇,幾乎每期都有。

        高中一進校門,馮春佑就被招進學校的文學社,從此與寫作結緣。與周克朋的老派不同,他自言讀書少,最愛看雜志,平時最喜歡的是《讀者》、《青年文摘》,看報紙,他也總是丟掉其他的,唯獨抽出其中的副刊仔細地讀;此外,他還喜歡上網,在網上看小說、散文、雜文,并且隨時隨地將一些美文好句復制下來存到電腦里。相同的是,他們都沒有什么文學的底子,更談不上什么寫作方面的專業訓練,有的只是一個夢想,一腔熱忱和執著的追求以及不懈的堅持。

        今年7月,中山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公司四五個員工冒雨工作,確保了生產出的機器準時發貨。馮春佑就這個題材寫了一篇文章《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發在8月期的《明陽報》上。“我們的報紙是每人發一份的,當天,不僅那幾名工友拿著報紙哭了,很多人也大為感動。老總說,這篇文章是對員工們吃苦耐勞、敬業精神的極大鼓舞。”

        在馮春佑看來,企業有自己的刊物非常好,不僅營造了一種團結向上、生機勃勃的企業文化,也讓諸多有文學夢想、愛好寫作的員工有一個“文字印成鉛字”的起點平臺。“我常常跟工友們聊天,發現新生代的農民工真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們年輕,有想法,感情豐富,又渴望表達,想有個出口,把心聲說出來。”

        馮春佑所在的總裝車間,有一名老工段長賈春偉,技術上是一把好手,并且很自以為樂、自以為傲。馮春佑把他的事情寫了出來,并總結道:“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千遍萬遍地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千遍萬遍地做對。行行出狀元,我們應該從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

        依靠寫作上表現出的特長,馮春佑從車間被調到了行政辦公室,“我會一直寫下去。”他扶了扶鼻子上架著的黑框眼鏡,堅定地說,很多員工技術好,又有奉獻精神,對企業忠誠,對工作認真;但他們學歷低,只會默默地干活,心里有想法,有感情也表達不出來。我幫他們寫出來,把心聲抒發出來,看到他們讀了報紙后的那種興奮,我自己也很開心;他們對我工作有那么高的評價,對我個人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和收獲。


      (編輯:單軒)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女婷婷五月|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高清免费|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天堂中文资源|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A最近中文在线| 2024最新热播日韩无码|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