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蘊豐技藝精 莆田:培育獨特文化基因
底蘊豐 技藝精 肯吃苦 善經營
莆田 培育獨特文化基因
文化產業如何做,各有各的招數。到福建莆田采訪,不由眼前為之一亮。以古典紅木家具、油畫、木雕、玉雕產業等為主體的莆田文化產業近年來異軍突起,2012年,莆田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01.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4%,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居福建各設區市首位,文化產業的增幅也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委書記梁建勇告訴記者,得益于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有效退出,莆田市空氣質量在全省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無中生有
沒有金銀礦山卻是我國三大金銀珠寶首飾加工貿易集散地之一、沒有著名畫師卻可以把油畫產業做到全世界
莆田的文化藝術歷史悠久,戲曲、書法、繪畫、木雕、服飾等在省內外均享盛名,能工巧匠,代不乏人。莆田的木雕,素以“精微透雕”而著稱,是福建乃至全國木雕工藝的發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資源底蘊、豐富的工藝品種和精湛技藝,為莆田文化產業發展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莆田人對于未來的發展仍處于摸索中。
進入21世紀,莆田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木材生意的已有16萬之眾,在全國形成了產值超百億元的龐大的木材銷售網絡。600多家畫廊遍布北京、上海、義烏等全國各地。10余萬“打金人”走南闖北,漸漸擁有了珠寶行業的半壁江山。
發展的路徑突然豁然開朗,沒有木材,莆田照樣可以成為“中國木材之城”。同樣的道理,沒有金銀礦山,可以成為我國三大金銀珠寶首飾加工貿易集散地之一;沒有著名畫師也可以把油畫產業做到全世界。莆田人正是通過“無中生有”的思路,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在福建莆田仙游縣的壩下村聚集著500多家古典家具企業以及3000多個家具展廳。作為“中國木雕之城”和“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每天,各種名貴的木材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被運到這里,一批批精美的古典家具又從這里運往四面八方。在莆田的仙游縣和城廂區,每年從這里銷往國內和世界各地的油畫達300萬張,產值30億元。而在莆田東嶠鎮上塘村,曾經的漁村如今已成為“中國銀飾之鄉”,全國第三大的珠寶城,日均白銀交易量達5噸之多。
支柱產業
工藝美術產值達到200多億元,占文化產業總產值的2/5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精明的莆田人抓住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雙重機遇,曾拿下了歐美市場超過60%的油畫份額。但隨著市場的飽和,小作坊中生產的低水平的油畫作品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莆田油畫業一時陷入了低谷。
面對困境,莆田人一方面主動改變生產方式,適應市場變化;另一方面,政府和行業協會聯手為產業搭建平臺,促進產業發展。
“十一五”前后,莆田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扶持工藝美術行業加快發展的十項優惠政策,推動包括木雕、古典工藝家具、油畫、金銀首飾等在內的莆田工藝美術產業,在與市場的互動中逐漸發展壯大,確立了在莆田經濟中支柱產業的地位。
從2006年起,莆田市每年舉辦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為莆田文化產業與全球和全國市場的融合創造機會。莆田工藝美術城、仙游古典工藝博覽城、莆田國際油畫城、上塘珠寶城相繼建成。去年,莆田市政府還專門設立了600萬元文化產業基金,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并在未來幾年將該基金提高到每年1000萬元。
2012年底,莆田(國際)油畫城一期正式開業,119家油畫專業門店被租售一空,5年內油畫城將形成年產值20億元的專業市場和國家級示范基地。與此同時,占地200多畝、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仙游國際油畫城也在加緊建設中。莆田工藝美術城,已有海峽兩岸的千家工藝企業入駐,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工藝品專業交易市場。
莆田市長翁玉耀告訴記者,2009年,莆田的文化產業的產值只有100億,工藝美術產業的產值只有60億。去年,莆田的文化產業產值已經達到500億,工藝美術產值達到200多億。“仙作”古典家具占據了全國70%的份額,莆田的油畫和金銀珠寶首飾在全國也都三分天下有其一。
品質至上
過去吃了“粗放”式經營的苦頭,現在是“有文化的人做有文化的事”
1983年就創辦集友油畫創作公司的涵江青年畫家劉國泰說,上個世紀90年代,當油畫從鼎盛期走向低谷的時候,一張商品畫只能賣幾十元,幾乎僅夠付畫工的工錢。在明清古典工藝紅木家具界,10多年前,在家具業人們還只知道“京作”、“蘇作”和“廣作”,卻不知“仙作”為何物。
但莆田人很快就明白,要使傳統工藝美術從粗放的生產走向精細產業,就必須要在創新創意上下功夫,在文化內涵上獲得附加值。
“以前說起古典工藝家具,人們總說是‘一群沒文化的人在做有文化的事’,‘仙作’古典工藝家具要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就一定要將這句話變成‘有文化的人做有文化的事’。”群仙紅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少飛的話說出了莆田古典工藝家具業界人的共識。
在莆田華亭一家木雕廠房內,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正在一塊千年“樟木王”上創作宋、明兩版《清明上河圖》。這件作品他已經雕刻了3年多時間。鄭春輝說,莆田工藝產業過去基本都吃了“粗放”式經營的苦頭,缺乏競爭力,只有將作品做精、做細,才能有附加值。
近幾年,仙游油畫畫工中不斷有人自費前往中央美院等藝術院校學習、進修,以提升藝術創作水平。在上塘“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199名年輕人走進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上塘分校,接受系統的工藝美術教育。分校副校長、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偉國說:“學校聘請了國際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授課。別小看這些小年輕,10年后他們中的許多人會成為業界的佼佼者。”梁建勇說,莆田有眾多優秀的傳統工藝和藝術家,有深厚的傳統藝術氛圍,這些因素與文化產業相結合,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具有莆田獨特文化基因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人民日報記者 余清楚 江寶章)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