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低俗動漫須“全流域治理”
日前,央視動畫責任有限公司等10家動畫制作機構、央視少兒頻道等10家動畫播出機構,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行業承諾不制播暴力失度、語言粗俗動畫片。國產知名動畫片《喜羊羊》和《熊出沒》因此正在整改。
如何有效整治低俗動漫,業內人士和專家有話說——
從制作到播出全程監管
一位家長談起對國內動畫片的看法:“動畫片10分鐘內有20多句臟話,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對動畫片的暴力失度和語言粗俗問題進行整改,十分必要。家長都希望社會給孩子營造純凈的環境,傳遞向上的力量。”
“孩子像一張白紙,電視臺播放什么他們就看什么,被動接受。既然《喜羊羊》和《熊出沒》兩部動畫片存在暴力失度和語言粗俗的問題,為什么能在電視臺播出?”這不僅讓家長們擔憂,而且讓一些業內人士不解。
“動畫片質量的源頭是動畫企業制作水準,但相關審片部門和電視臺審片機構也有責任。”一位動漫界資深人士呼吁,“整個動漫審核、發行、播出的環節都應該整改,層層把關,避免低俗的動畫片再‘污染’觀眾視覺。”
“對動畫片應進行從制作到播出的全過程、全流域監管。”有專家建議,“全行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對動畫片制作方來說,不在動畫片中使用粗話、臟話以及帶有侮辱性語言。同時,電視發行和播出平臺要注意,對于含有不良元素的動畫片不發行,不播出。”
對動畫進行精細化管理
“沒有暴力元素,正面影響兒童,不應是個高標準,而應成為動漫從業者的基本底線。”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肖永亮認為,“國外電視行業,在制作動畫片時對語言十分講究,一方面要有專門的幽默師來進行語言分析和挑選,另一方面還要獲得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認可,確保片子里沒有臟話,而且沒有不適合兒童接受的內容。”
“我國原創動畫經過了量的積累,是要考慮質的時候了,現在應更好地進行精細化管理,完善電視動漫制作。”肖永亮說。據了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年內將出臺國產動畫片內容標準,對暴力、低俗、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作出嚴格限制。
同時,業內人士建議,動畫片的觀眾不只是兒童,而是“全齡化”觀眾,我國應向國外一樣建立動畫片年齡分級制度,在動畫片片頭有提示性語言,比如哪些適合孩子看,哪些需要家長引導觀看,哪些只能成年人看。不籠統地搞“一刀切”,進行精細化管理,才能使動畫片適銷對路、適應特定的人群特點,從而更有利于動漫產業發展。
激勵真正優秀的動畫片
“情節越來越離譜,七拼八湊,品味低俗,這是動漫業應該注意的。”一位動漫產業專家直言,“我國動漫制作技術水準已經接近于精良,但是創作觀念卻遠遠沒有跟上,在文學和文藝、情懷和視野上還需再上一個層次。”他認為,藝術拒絕千篇一律,無論是外在形式上,還是思想內涵上趨同,都易造成審美疲勞。
國家高度重視動漫產業發展。2006年國務院同意建立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文化部牽頭,10部門參與。幾年來,相關工作卓有成效,到2010年我國動漫產量已超22萬分鐘,扭轉了外國動畫片一統中國市場的情況。
然而,中國動畫學會會長余培俠冷靜地說:“我們至今還沒有真正有品質、有品位、有品格的綠色原創動漫品牌。”
“現行的扶持模式很難讓優秀作品脫穎而出。”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指出,“現在動畫片要在電視臺播出才能獲得扶持資金,一些動漫企業,盡管作品粗制濫造,卻絞盡腦汁將作品送到電視臺播出,不要錢,甚至可以倒貼,垃圾時段播出也沒關系。”他進一步分析說:“這樣就會做出大量毫無思想性、藝術性的動畫廢品,創新動力卻被遏制了,那些原本準備走精品路線的動畫公司,由于產量較少,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往往虧損、破產、被兼并,導致一些公司在利益驅使下產生投機心態,急功近利,造成了整個動漫產業惡性循環。”
如何從“做一分鐘獎勵一分鐘”的普惠模式,到重點扶持優秀動漫作品?從重數量到重質量,從重產業到重內容?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廣泛征求觀眾、學者、業內的意見,制定出一套科學、專業的評價標準,對于真正優秀的動畫片從制作到播出都要有激勵,扶優扶強。只有更多優質動畫脫穎而出,動漫產業良性發展,才能源源不斷地為觀眾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