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渠發現吐蕃石刻群遺存
時間:2013年10月10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危兆蓋 魯磊
記者9日從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唐蕃古道考古新聞發布會獲悉,經過三年的調查,考古工作者陸續在石渠縣境內發現3處吐蕃時期的石刻群遺存,這一發現將填補青藏高原東部唐蕃古道研究的若干空白。
新發現的石刻群位于石渠縣東邊的長沙干馬鄉和西邊的洛須鎮,保存狀況良好,題材豐富,包括五方佛、大日如來像、菩薩像、度母像、古藏文題記等,石刻造像的圖像特征基本符合吐蕃時期的典型風格。其中須巴神山石刻群的發現尤為重要,根據古藏文題記的“赤德松贊父子祝禱文”,能夠判斷雕刻于吐蕃贊普赤德松贊時期,即8世紀末至9世紀初,此外,在石刻中出現的吐蕃裝束的飛天形象,也是研究吐蕃佛教美術的重要資料。
傳統認為的唐蕃古道是從今西安出發,經蘭州、西寧、玉樹,再折向西南,經那曲到達拉薩。此次石渠縣新發現的吐蕃石刻群,以實物印證了史書中所提到的在傳統線路以南的另一條唐蕃間的交通線路。據介紹,此次在石渠縣的考古發現,是首次在四川發現的連片的吐蕃石刻遺存,也是首次在雅礱江流域發現的吐蕃石刻遺存,對于研究唐蕃古道走向、唐蕃民族關系、佛教傳播路徑、吐蕃佛教史、藏傳佛教美術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