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從嵩山論壇看文化擔當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教授,美國坦普爾大學對話學院院長、國際伊斯蘭哲學學會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教授,印度發展社會學中心前主任阿希斯·南迪……他們出現在河南登封的嵩山腳下,在以嵩山命名的論壇上發言。
對于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嵩山論壇,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教授指出,“河南致力于中原文化建設、弘揚華夏文明,不簡單重復‘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做法,不做功利文化,而是自覺擔起作為中原人的歷史責任”。
“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李君如用古訓進一步闡述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建設應該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不僅是為經濟建設搭一個臺,而是讓文化建設承擔起幫助人們樹立理想信念、思想基礎的責任,在文化建設中把握民族振興之道”。
每年9月在登封舉行年會,圍繞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和世界文明對話交流確定總議題;參照博鰲論壇做法,與國內外知名大學、戰略研究機構等建立廣泛合作關系……嵩山論壇的理念和模式,決定了她的地位、開放與包容。“在經濟上,北方有達沃斯論壇;在生態上,南方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文化上,位于中部的登封,應該有可能將嵩山論壇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論壇。”杜維明說。
“我們將論壇選址登封,因為這里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天地之中’建筑群所在地,可以更好地秉承開放、包容、平等的對話機制,促進文化基礎上的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對中原文化熟稔于心的嵩山論壇組委會主任、河南省副省長張廣智說。據悉,嵩山論壇永久性會址目前已確定在嵩陽書院西南側,鄭州市則計劃投資100多億元,建設登封文化產業示范區。
事實上,嵩山論壇只是中原大地文化建設的成果之一。近年來,隨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動的舉辦,“尋根到中原”逐漸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河南省則出臺了《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關于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積極保護、傳承我們民族最寶貴的文化之根,河南各地也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推進文化建設。
屏南大鼓、同樂社盤、蘇羊竹馬……幾近失傳的民間演藝,與泰國的椰殼舞、斯里蘭卡的僧加羅舞等,讓洛陽市民大飽眼福。正是多年來洛陽市下大力氣搶救民間文化遺產,才使得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這里舉辦。在漢字的故鄉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3年多,每年參觀人數已過百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備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推崇的叢書《中國民間吉祥紋樣與少兒美術教育》《中國民間百工與少兒美術教育》,在叢書編撰出版地河南的校園不脛而走,這是河南在搶救瀕臨失傳民間藝術工作中調查挖掘出來的,用簡便易懂的方式教給孩子,許多孩子受此啟發創作的作品獲了國際大獎。
在近期于鄭州舉行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經驗交流會上,馮驥才有感而發:“文化是永遠不變的王牌,富起來容易,有文化不容易,我向牢牢抓住文化根基的河南表示敬意!”
文化河南,會走得更快、更遠。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