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一棵楓樹——詩壇追憶牛漢
9月29日上午,“七月詩派”著名詩人牛漢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1歲。至此,在20世紀中國現代詩壇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七月詩派”的重要詩人均已離世。
牛漢原名史成漢,又名牛汀,山西省定襄縣人,蒙古族。1923年10月出生在一個有文化傳統的農民家庭。194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53年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歷任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新文學史料》主編,曾任《中國》執行副主編,后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因“胡風反革命集團”案第一個遭到拘捕。“文革”后復出文壇,相繼發表了《悼念一棵楓樹》《華南虎》《半棵樹》等詩,被廣為傳誦,曾出版五卷本《牛漢詩文集》。
去年底在北京舉行的“詩歌生活劇場”活動現場,記者曾有幸見到牛漢。當時一群青年詩人簇擁著坐在輪椅上的90高齡的牛漢,為他祝壽,成為當天活動的最高潮。祝壽詞由詩人、評論家謝冕宣讀:“敬愛的牛漢先生,我們今天能以這樣的方式向你致敬,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你的詩篇豐富并且凈化了我們的心靈,它教我們愛,也教我們恨,教我們如何面對人生和命運……”當天詩歌朗誦會的開篇即是牛漢的《悼念一棵楓樹》。
今天,得知這位常常以頑強的大樹作為詩歌人格化形象的詩人辭世,詩壇多位知名人士都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痛悼之情。這里摘發兩位詩人的心聲——
謝冕(詩人、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牛漢是我最尊敬的詩人,我把他稱為我的精神導師。他一身正氣,錚錚鐵骨;他的詩如他的人一樣充滿正氣,他把一生的苦難融入到他的詩歌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生命有多么頑強,他對詩歌有多么深切的熱愛。我形容他是一棵大樹,他的詩歌當中有很多樹的形象,它們站在很高的地方,遭受雷電等各種各樣的襲擊,卻頑強不屈,依然挺立在山的高處。牛漢詩歌語言非常簡潔鮮明,他的詩如同他的生命一樣,頑強堅韌,是鋼鐵一般的聲音,他給中國詩歌帶來一種氣象,就是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牛漢的精神鼓舞著我,他巨人一般的形象鼓舞著我們,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應該怎樣面對苦難,為我們的土地,為我們的人民,堅貞不屈地生活著。他的去世是非常重大的損失,無法彌補,我感覺到一種精神的空缺。我們應該努力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去寫詩,去創作,去表達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去表達我們對土地和人民的愛——這便是對他最好的悼念。
林莽(詩人)
我接到牛漢的兒子史果的電話,趕到武警醫院,先生已經與世長辭了。我輕撫先生的面頰還是溫熱的,他面容安詳,像睡著了一樣。而在我心中,一棵大樹卻轟然地倒下了。
與牛漢相識于上世紀70年代末,一晃已有30多年了。他一直是我心中最敬重的前輩詩人。他是近幾十年來挺立于中國詩壇的一棵大樹。
牛漢同我的父親年齡相仿,他同我談到他們那一代青年時說:那時的熱血青年都會奔赴抗日的第一線,每一個時代的青年都應有自己的歷史責任。他一直是我們這一代詩人最堅定的支持者,更是我們內心無比敬重與學習的榜樣。
牛漢一生秉承正道,維護尊嚴,一身正骨。他代表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覺醒。他為人與為文都堅守著自由的靈魂,他的詩歌雄渾、沉郁、曠達,充滿了從苦難中升起的力量。無論是抗戰時期的,還是上世紀后幾十年的作品,都是燃燒著詩人的血淚與筋骨的感人之作。他的為人與為文,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