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綱:將“中國故事”告訴世界
葉小綱 資料圖片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
9月22日,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葉小綱,攜手美國底特律交響樂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奏響“中國故事·大地之歌”交響音樂會,這是首次由美國主流交響樂團為一位中國作曲家舉辦的專場音樂會。
出身于音樂世家的葉小綱,其作品《悲歌》《冬》《地平線》《春天的故事》《喜馬拉雅之光》等多次獲得各種國際音樂大獎,為世界樂壇所矚目。
說起舉辦這場音樂會的初衷,葉小綱回憶道:“20多年前,我到美國留學,每一次到底特律轉機時都是黃昏。夕陽西下,籠罩在金光中的底特律特別美。當時我就想,有沒有這么一天,這個城市的交響樂團演奏我的作品?1989年,到美國的第一年,我到林肯中心參觀,心中突然閃現一個念頭,有一天我也要來這里開一場音樂會。”
如今,葉小綱的兩個愿望都實現了。
在林肯中心這個世界級的藝術殿堂,葉小綱將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怎樣的故事?
“‘中國故事’講的其實是每個中國人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葉小綱說。作為他藝術生涯的又一高峰,“中國故事·大地之歌”音樂會將演繹他的《大地之歌》《最后的樂園》和《喜馬拉雅之光》3部交響樂曲。
其實,“中國故事”并非葉小綱的作品首次在林肯中心登臺。早在2005年,他的《大地之歌》就在這個舞臺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2009年后他的《羊卓雍錯》《馬九匹》等作品也相繼在林肯中心的舞臺上亮相。
百年前,作曲家馬勒根據中國的7首古詩創作了《大地之歌》,但馬勒的音樂充滿了對人生的幻滅和對神秘天堂的憧憬。葉小綱說:“同樣取材于中國古詩,我的《大地之歌》表達了一個中年男子尚存的一絲對世界的勃勃雄心。”葉小綱認為,音樂就是音樂,她是美麗的、美好的、天真的、勵志的、溫暖的,能濾去世間的塵埃,讓人們的心胸變得寬容與仁慈,永遠鼓舞人心。
首次登上林肯中心舞臺的《喜馬拉雅之光》,曾于2012年獲得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音樂大獎,葉小綱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曲家。《喜馬拉雅之光》以“藏漢友好”為主題,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與歐洲古典英雄主義風格相融合,從一個新的人性角度展現藏漢歷史上久遠的文化牽系和民間友誼。
對西藏,葉小綱有一種難以言說又割舍不了的情結。1985年,葉小綱就開始做西藏題材的音樂作品。他先后多次深入西藏、尼泊爾等地尋找創作靈感。他說:“如果不親身前往,人們永遠無法想象西藏的美麗。寧靜的雪山,清澈的河水,只有在這樣的天堂里才有。我對藏民族那虔誠的信仰和平靜的生活無比向往。”由李劭晟、劉索拉、藏學學者米久旦增作詞的《喜馬拉雅之光》,用音樂探討了生與死、精神與物質、瞬間與永恒以及生命的本源與終極意義等主題,展示了作曲家對于人類精神家園和生命的深切關懷。
談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之路,葉小綱說:“20年前,我一直在中國的各個地方采風、創作、演出,而這十年我開始往外走。十年來中國的變化很大,這次去國外的演出,如何在國際上展示中國聲音、傳遞中國形象、抒發中國情懷,是我特別期待的!”
“中國故事要用西方熟悉的語言講給西方人聽,而這次舉辦音樂會的整個過程也是感悟中國故事的過程。”葉小綱表示,和北京演藝集團攜手打造的“中國故事·大地之歌”音樂會,紐約首演后,還將繼續豐富與完善,2014年展開全球巡演。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