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文化味兒真濃!
團圓文化味兒真濃!
“梅州月·中華情”2013年央視中秋晚會的“團圓”故事
2013年央視中秋晚會現(xiàn)場 資料圖片
“無論是現(xiàn)場還是直播,是在家鄉(xiāng)還是他鄉(xiāng),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大家看到的是同一輪月亮,抒發(fā)的也是同樣的親情、鄉(xiāng)情和中華情,這也是一種團圓,是大團圓!”身在海外的馬來西亞國家科學院院士楊海星,每逢中秋佳節(jié)就格外思念家鄉(xiāng)——梅縣雁洋。“梅州月·中華情”——2013年央視中秋晚會于中秋之夜在廣東梅州舉行,這是全球華人華僑共同收看的節(jié)目。可以在電視直播中看到家鄉(xiāng),楊海星非常開心,言語間充滿了對家鄉(xiāng)的眷戀。
“團圓文化”與“血脈之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夜晚,遠在海外打拼的華人華僑們一定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思鄉(xiāng)的情感分外濃烈。
楊海星今年已經74歲,但他仍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回家鄉(xiāng)的情景。他說:“雖然沒有在這里生活過,但從踏上梅州這片土地開始,我便有了回家的感覺,很奇妙!”對于楊海星來說,梅州雖然不是生他養(yǎng)他的地方,卻是如精神家園般的所在,在他的身上,流淌著客家人的血,也保留下了許多客家的印記。今年中秋節(jié),他雖然無法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回鄉(xiāng),卻也通過郵件表達著他的思鄉(xiāng)之情。
中央電視臺秋晚導演周曉嵐介紹,秋晚之所以選定梅州,主要是看重梅州濃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客家人走四方,與中秋晚會團圓、思念的主題相吻合。與以往相比,本次秋晚最大的亮點就是節(jié)儉和客家味。客家山歌、廣東漢劇、杯花舞等具有客家特色的表演都出現(xiàn)在秋晚的舞臺上。
“團圓文化”與“家國情懷”
“孩子一直在埋怨我,說我從暑假開始就沒時間陪他了,中秋還是不陪他。”梅州市住建局高級工程師林向陽說,“想想是挺內疚的。不過自己也是為了讓全球華人能在‘秋晚’相聚、‘大團圓’,暫時放棄自己的‘小團圓’,希望工作結束后再好好補償家人吧。”中秋當晚,一場細雨并沒有阻擋現(xiàn)場1.8萬人的觀看熱情,許多人是和家人一起來的。因為要繼續(xù)堅守場館做好最后的主體設備保障工作,林向陽仍舊無法陪伴在家人左右。
梅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章新告訴記者,為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梅州在籌備晚會過程中大大壓縮了經費開支。今年秋晚舞美、演員陣容大幅削減,梅州文藝團體及群眾演員占95%,近1000名伴舞演員均為梅州本地人,他們?yōu)檗k好秋晚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默默奉獻在秋晚第一線。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參與表演的51人中,有42人都是“90后”青年演員。該院“90后”青年演員潘智岳用“魔鬼排練”來形容秋晚彩排,他說:“第一次登上這么大的舞臺,我很緊張也很興奮。不管鏡頭會不會搖到我,每一招每一式我都會認真對待。”而該研究院的另一名“90后”青年演員管樂瑩因參加央視的“星光大道”在當?shù)匦∮忻麣猓锿砩纤c知名歌手李玉剛合作演唱歌曲《花滿樓》。管樂瑩說:“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把廣東漢劇展現(xiàn)給全國各地的老百姓。”
“團圓文化”與“幸福祈望”
央視中秋晚會高潮迭起,看到激動處,年近四十的梅州最美教師李海苑跟其他人一樣很興奮,揮動手中的熒光棒,跟大家一起尖叫,雙腳跟著節(jié)奏輕輕跳動起來,讓她忘了支撐自己站立的右腿是假肢——6年前,她的右腿罹患骨癌被高位截肢。
“能夠跟家人一起邊吃柚子月餅邊看央視秋晚,非常幸福。”李海苑說,生命無常,珍惜眼前,只要有家人相陪伴,即使粗茶淡飯,即使相聚不說一句話,也都是團圓的節(jié)日。樂觀的李海苑說,今年秋晚辦到梅州來了,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也恰恰說明了梅州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越來越高。
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說,梅州是欠發(fā)達地區(qū),但具有優(yōu)良的生態(tài)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廣東振興粵東西北的重大機遇下,梅州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休閑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健康療養(yǎng)、食品藥品等生態(tài)適宜型產業(yè),創(chuàng)建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實驗區(qū)。梅州借助央視秋晚向世界發(fā)聲,必能將秀美的山水、厚重的人文、良好的生態(tài)、豐富的特產推向世界,再次擦亮世界客都的品牌,提升梅州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本報梅州9月19日電 本報記者 吳春燕 梅州日報記者李少鳳 何碧帆 張 柯)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