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很重要 請尊重目的地風俗
亞洲
香港:官方語言為普通話和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廣東話為通用語,若交流有困難,可用文字;食品售出后不能退換。
香港、澳門:凡供冷氣的區域均為無煙區,允許吸煙的場所也要咨詢在座其他人的意見。
日本:地鐵里不吃東西、不接聽手機,排隊禮讓;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去日本家庭做客要穿襪子脫鞋;自動扶梯上,要靠一邊站立,留出另一邊讓有急事的人先行(在東京,請靠左站立;在大阪請靠右站立)。
韓國:常用禮儀為握手;與長輩吃飯,不可比長輩先拿筷子,喝酒要背過頭去。
泰國:盡量避免對王室成員做出不利的評價,禁止以王室成員作為玩笑談資;避免在公眾場合打牌等;不可摸和尚的頭、不可摸小孩的頭;播放國歌時不管在干什么都要停下來;不能踩門檻,進佛堂要從左到右走;凌晨兩點后不允許買酒。
新加坡:不能吃口香糖,坐巴士要主動買票,坐地鐵不能吃東西,不能帶榴蓮上公共交通工具;亂扔煙頭,吐痰,亂穿馬路會被罰款;入境行李里不可有超過2整條香煙。
印度:全國約83%人口為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一般不用牛皮制品,印度教寺廟不允許牛皮制品入內,需赤腳入內,請勿觸摸寺廟內的任何供品和前往神龕的信徒,并按順時針方向參觀寺廟;婦女要穿著適宜,上衣不能過短,下身需穿長褲或長裙;不要摸小孩的頭;避免左手和他人接觸;不要隨便給陌生人拍照。
尼泊爾:進入寺廟、住宅前要脫鞋;不要用自己使用過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觸別人的食品或餐具;不要用腳去碰尼泊爾人的物品;注重著裝,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著暴露;皮毛物品嚴禁帶入寺廟范圍內;圍繞寺廟或佛塔行走應依順時針方向;為陌生人或物品照相之前應經得當事人許可;男女之間在公共場合不能有親昵行為。
柬埔寨:注重禮節,見面時要行雙手合十禮;拜訪當地朋友,要事先約定時間,并按時赴約,客人要注意衣著清潔、整齊,賓主見面時,主人雙手合十行禮,客人應雙手合十還禮;佛教徒不吃葷、穆斯林忌提到豬、天主教忌諱“13”,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這個日子;忌諱蹺著二郎腿說話。
馬爾代夫:進入酒店房間之前,要洗凈腳上的沙子。
歐洲
法國:不可以對棺材不敬。
意大利:忌隨便坐地,會被罰款。
德國:禁止用打響指的方式招呼任何人,當地人認為響指是用來招呼狗的。
英國:切勿問別人“去哪兒”、“吃飯了嗎”,會被視為粗魯。
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環。
丹麥:禁止不開車燈上路;用餐時若說Skal,就要飲盡整杯酒。
希臘:不要隨便擺手,擺晃手指有藐視的意味。
匈牙利:不管住店還是用餐,千萬別弄碎玻璃器皿,會被認為要交厄運。
蘇格蘭:當地先人有過毒咒,千萬不要拿蘇格蘭的石頭,或者小石頭做的紀念品。
荷蘭:爬樓梯或升降扶梯時,女性在男性后面。
中東、非洲
忌用左手打招呼。非洲流行的打招呼方式為: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沒有握石頭”。
穆斯林國家:不主動和女性握手,不可對當地女士拍照,要求與當地人合影須謹慎;女士穿著不宜暴露,男士在公眾場合不要佩戴首飾,在公眾場合不能擁抱、親吻、跳舞、牽手等;超市沒有酒賣;不要談論豬肉。
伊朗:別議論嬰兒的眼睛,伊朗人對嬰兒眼睛最敏感,來客若出言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
阿爾及利亞:與人握手要用力,若握手有氣無力被視為不禮貌。
幾內亞:女性游客穿白衣或斗篷,會受到當地人尊重而暢通無阻,不遭遇危險。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