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觀察:文明出游,還要努力一點點
各地景點現文明出游新風,但不文明行為仍有發生
文明出游,還要努力一點點(兩節觀察)
19日是中秋小長假的第一天,國內各地景點出現客流小高峰。全國景區總體井然有序,游客文明出游,但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了游客隨地吐痰、亂刻亂畫等不文明行為。
19日,攜程旅行網發布的一項調查表明,“亂丟垃圾”、“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規定”、“大聲喧嘩”位居國人“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為”前三位,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成當務之急。
有序排隊、不再亂扔垃圾,各地游客文明出行
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提升和道德素養的提高,各地出現了不少文明出游新風。
在四川雅安,已有近5年出租車駕齡的李新華但凡雨天出車,最怕的莫過于車內吃包子或抽煙的乘客。“車窗緊閉時,這兩種氣味會在車內留下難聞的味道,后面的乘客乘車舒適度會下降。”不過,李新華的這個擔心有些多余。在19日早上6時至9時所搭乘的20多名乘客中,都未出現過他所擔心的情況。“文明出行,我們雅安省級文明城市的創建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李新華說。
上午9時許,在雅安碧峰峽路旅游車站旁的短途客運中心,記者乘坐一輛剛從碧峰峽景區返回的短途客車。沒有你下我上的爭搶,車內的游客依次而下,而早早于一旁排隊的乘客也是耐心候車,只待開車師傅一聲“上車嘍,抽煙的請把煙滅掉”的友情提示,隨即依序而上。
上午10時許,碧峰峽山頂陡增的雨勢,讓剛下車的游客不得不前往位于停車場一側游客接待中心的大廳中避雨,或坐或站,或品茶或于根雕前合影留念。而在位于大廳一側的售票臺前,購票的游客也是依序而行,并未出現隨意加塞、擁擠和高聲喧嘩的現象。
“巧巧,不要亂扔垃圾,去把這些塑料包裝和說明丟在垃圾桶里。”來自成都的王女士,在給女兒穿上小雨衣時,也不失時機地規范著女兒的行為。
隨地吐痰、亂刻亂畫,文明就差一點點
文明出游的新風令人欣慰,但記者走訪中也發現,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在各景點還時有發生。
在碧峰峽游客接待中心,不少打著雨傘的游客在進入大廳前,并未甩掉傘上的雨水,而是任其跟隨自己隨處滴落,在腳下或椅子旁形成一攤攤積水。在大廳外,一些享受了“吞云吐霧”暢快的游客,也在無意間施展著“彈指神功”,看誰能將煙蒂彈得更遠。
下午2時許,在雅安上里古鎮,這里大量的木質建筑似乎為一些游客的亂刻亂畫行為提供了便利。不過,情況似乎比預計要稍好一些,無論是在茶館、餐廳里,還是亭臺樓閣間,木質結構的柱體或墻面,甚至大樹上都并未發現太多隨意刻畫的痕跡。
中秋節當天,在青海西寧人民公園,游客們的不文明行為多少有些讓人失望。在一個小廣場上,不少游客隨地吐痰。公園一位清潔工告訴記者:“現在隨手扔果皮、餐巾紙的人少了一些,但還有不少人隨地吐痰,弄臟了地面,很難清掃。”
西寧市植物園游人不多,煞風景的是,一些樹上卻“刀痕累累”:“某某某回來”,“某某,我愛你”。“這里的樹長得很慢,看著這些刻字很心疼!”一位管理員說。
在西寧市一些公交車站,記者發現不時有人隨地吐痰,甚至有個別人坐在車上向車外“飛吐”。在南川河濱河步行道上,許多人在聊天、散步,夜幕降臨后,有人竟站在路邊隨地小便,讓路人躲之不及。
每個出境公民都是中國形象大使
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帶動了出境旅游熱潮。2013年,出境旅游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預計出境旅游達9430萬人次,同比增長15%。輿論普遍認為,“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地把中國游客作為觀察和了解中國的一面鏡子”,這使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成為當務之急。
近日,攜程旅行網做了一項“文明出境游”調查,為大家盤點國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為”。19日發布的這項面向9000萬注冊用戶中出境游高頻用戶的抽樣調查顯示,“亂丟垃圾”位居“最不受歡迎行為”榜首,位居其次的是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規定,以及大聲喧嘩。不文明行為大多是“小節”,然而卻顯示出大國國民心態和世界公民胸懷的缺失。
有學者認為,每個出境公民都是中國形象大使。在充分強化國人公共意識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國人的世界眼光,用開放心態、國際視野來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更加自信和文明的國民姿態走向世界。
(綜合本報記者王明峰、張志鋒和新華社報道)
(編輯:單鳴)
· | 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