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問世
馬智群 攝
“九一八事變”82周年紀念日前夕,由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主編的《戰時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1931-1945》173本圖書問世。日本外務省的檔案中有大量涉華檔案,不僅記載了日本有關涉華軍事行動,還有大量軍事以外的涉及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情報,檔案數量龐大,史料價值極高。
日本自書侵華歷史
日本侵華期間,除在中國建立大使館、總領事館之外,在被其占領的中國各地,也相繼建立了總領事館、領事館、領事分館等機構,派遣了大批駐館人員,其中相當多的人員是特務,專事搜集有關中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情等各方面的情報。日本外務省依靠其他世界各地不同層次的外交機構和人員,編織了一個巨大的情報網絡,使這些駐外機構成為侵華戰爭的急先鋒和重要工具,并由此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檔案。
日本外務省的檔案數量多、范圍廣、機密等級高、史料價值高。這次將1931至1945年日本外務省的涉華檔案公布于世,對研究日本侵華史、近現代中日關系史、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及有關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有極為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戰時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1931-1945》收錄了日本外務省從1931至1945年現存的檔案,總數達15000余件,這批檔案的編輯整理,為史學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史料,運用好這批檔案能夠為史學研究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持,從而揭露日本侵華罪行。
塵封密檔劫后余生
“自1872年日本吞并琉球、侵略臺灣,到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外務省70多年保存了大量涉華檔案。”金成民說。日本戰敗投降前夕,為了銷毀侵略戰爭罪證,大部分重要機密檔案被銷毀。美軍占領日本后,將日本外務省和軍部剩余的檔案運回到美國,1979年才將這些檔案原件歸還給日本。北京線裝圖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長林告訴記者:“日本收回檔案后并未公開,這套圖書得以出版,是由于美國將檔案做成了縮微檔案,我們購買了這批縮微檔案,才讓這段歷史真相得以還原。這套大型精品圖書,是研究中日關系史、日本侵華史里程碑式的力作。”
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數量非常龐大,整理分類、編譯目錄、編輯出版是一項繁雜的工程。為了達到條目清晰、順序明確、使用方便的效果,《戰時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1931-1945》采取了專題和編年相結合的體例,除萬寶山事件、中村大尉事件和“九一八事變”等列為三個專題外,其余內容均按檔案時間順序編輯。為方便讀者閱讀,使人們能夠清楚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在編譯目錄時,原檔案有目錄的直譯目錄,沒有的則從內容中提煉出主題,涉及多項內容的電報,以第一內容或主要內容擬題。
整理后的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分為日本外務省發給駐中國領事館及駐外國領事館和中國有關的電報,駐中國領事館發給日本外務省的電報,日本陸軍省和海軍省發給外務省的和中國戰事有關的電報,日本外務省按重大專題歸集的檔案四個部分。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院長鮑海春認為,《戰時日本外務省涉華密檔1931-1945》的出版有史料、學術和研究以及現實政治等三方面價值。他指出:“日本國內戰后軍國主義一直陰魂不散,特別是最近這些年,日本右翼勢力大有為當年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之勢,復活的趨勢十分明顯。這套史料的出版,不僅可以深入地研究日本侵華史,還能為我們的外交戰略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