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世界歷史”語境中的民族文化自覺

      時間:2013年09月17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倪 娜

        如何在全球性普遍交往所展開的“世界歷史”語境中實現民族文化的自覺,是今日世界諸民族的共同問題,也是當下中國道路及中國夢在其實現過程中需要直面的時代課題。面對這一時代課題,需要把握好如下三重關系:

        理清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促進中華文化的自我理解 

        世界文化是“世界歷史”的必然產物。隨著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即世界范圍的普遍聯系和交往,以往各民族間的隔絕和孤立被打破了,各民族的精神產品跳出了地域性的局限,成為世界范圍的精神產品和公共財產,民族文化也從地域性走向世界性。因此,對于所有民族來說,“世界歷史”進程中的文化發展不是弱勢民族的宿命,而是一個自然歷史的過程,是客觀的文化整合過程。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是決然對立的,世界文化不是一種脫離了具體民族文化的孤立文化形態。相反,愈是具有獨特性的民族特質愈是容易獲取世界地位,而愈是包容著多樣性的世界精神才能有益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輕易放棄民族的東西,最終結局只能是成為被亨廷頓稱作的“無所適從的國家”。“世界歷史”的目標與人類文明多樣性共存的理想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球化與本土化、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雙向互動中思考人類文明模式,從世界歷史的意義上知曉人類整體的存在狀況,承擔起民族文化發展的世界歷史使命。

        一個民族自覺自愿地追尋文化之根,有意識地努力接續歷史和傳統,這是文化自覺的突出表現。世界文化的成長和不斷介入,打破了各種民族文化的地域局限性,為中華文化的自我覺醒提供了契機。伴隨著中華民族越來越成為“世界歷史”性的民族,中國民眾對自身文化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不僅沒有消退反而得以增強。中國人越來越認識到,只有在本民族文化的河道內匯流成河,然后才能匯聚成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在堅持文化建設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自覺參與到文化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這種具有全球意識的文化自覺,開辟、拓展了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接軌的道路。

        把握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推動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化 

        文化自覺除了要全面理解本民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關系,還要深刻把握本民族文化的起源、演變、特質與發展趨勢。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文化,不斷進行文化的自我反思,才能夠在“世界歷史”所推動的現代文化世界里實現對自己文化的理解和定位。經濟上的后發展理論證明,后起國家完全可能只花一兩代人的時間就可以在高科技領域形成競爭力。但是文化卻不同,文化的歷史維度是其最重要的向度。完全遺忘傳統精神的歷史性內涵,傳統中那些獨創的東西就會逐漸消失,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強有力的歷史維度的支撐。只有在適度把握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關系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現代轉化,基于民族文化自覺所形成的中華文化軟實力才能釋放出長遠的和可持續的能量。

        傳統和現代并非截然割裂的兩極,傳統文化不是一個凝固體,它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雖然發生種種變異,但各個變體之間又一直保持著共同的主題和密切的聯系。傳統既強調道統的一貫性,也強調傳承性,傳統絕不是過去時,而是活在今天并將持續存在的文化有機體。因此,越是在社會發展的強大現實面前,越是在未來熱烈的呼喚面前,越應該意識到傳統與現實及未來的不可分割性。這種對自身民族文化歷史興衰緣由的洞察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本身就是文化自覺的積極表現。

        一個民族只有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傳統中才能存活。但是,堅持民族文化的傳統性并不意味著完全受制于傳統,相反,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在過去與未來的生生不已的融合中形成的。文化傳統是不斷流變生成的存在,民族文化傳統也是如此,強調生生不息、不斷轉化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如此。實際上,200多年以來,正是在全球歷史及文明的新格局中,并且在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梁啟超語)的歷史處境下,中華民族文化開啟了其艱難的現代轉化。通過積極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優秀養分,通過訴諸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運動,通過堅持不懈的中華民族復興事業,中華文化逐漸鍛造出適合人類文明并有益于人類文明重建的新的格局及形態,并最終成就了今日中國道路全面開啟的文化基礎。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是在傳統中的發展,在發展中的繼承,中華民族精神由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獲得了新的形式和內容,成為世界文化最為亮麗的文化形態。

        還原中華文化與人類文化的關系,實現中華文化的人類價值 

        韋伯認為,如果一個民族留給后代大量的物質財富,卻沒有在他們身上培養一種偉大的人格,那么這個民族在這一代人身上就沒有完成他的歷史使命。這種偉大的人格在文化層面集中體現并凝聚為一種民族精神,“世界歷史”的進程使得這種精神財富超越了其地域的局限性而成為人類文化的具體內容。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則在把它落實為展開自己生活世界的特有文化邏輯的同時,也由此確認了歷史對于自身的意義以及自己與世界的聯系。

        全球性經濟秩序一體化和均質化加劇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競爭,這對我們自己的生活世界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挑戰,但同時也使我們充分理解了中國文化既普遍又特殊的文化身份,認識到當代中華文化存在的歷史必然性。沃勒斯坦用雜色轉盤作了一個比喻,當雜色轉盤達到一定轉速時只能看到完全的白色,但是組成它的各種顏色在其減速之后卻會重現。“世界歷史”的進程加速了社會的運轉,表面看來它似乎在制造一種趨同,一種單純的白色;但實際上,在運動所包含的每一個靜止的瞬間,五顏六色的文化都展示著它感性的力量。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一種“和而不同”的文化發展觀,這既是中華文化固有的優秀傳統,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客觀要求,此即費孝通先生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之意。

        任何文化都有與其存在的特殊環境相匹配的獨特價值,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文化前進向度上的可比較性。沙皇俄國當年一條法令把外國的影響拒之門外,導致隨后相當長時間里俄國除傳統的平面圣像外沒有出現任何其他的繪畫形式。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并且保持了持續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秉持有容乃大的傳統,從來沒有把中華文化與人類文化對立起來,相反始終在學習與貢獻的良性互動中自我建設。今天的中華文化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在民族與世界的交匯處,實現著自身的偉大復興,同時也使整個人類文化更加絢爛多姿。(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竹子)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久久久久无码中|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超清纯白嫩大学生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