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吸引》第二季再抓眼球
奧運開幕式團隊參與打造實景秀
國家體育場12日正式上演第二季
《鳥巢·吸引》再抓眼球
《鳥巢·吸引》劇照。 本報記者 李昌禹攝
如夢如幻的奧運場館、恢弘大氣的實景演出、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這些抓人眼球的元素匯聚在一起,構成了第二季的《鳥巢·吸引》。9月12日至10月7日,這場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團隊參與打造的大型秀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上演。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演出季轉型升級,不但更注重文化內涵,還以低票價惠民,在體育場館的再利用方面也有新的探索。
看點升級:一場聲光電的視聽奇幻之旅
從宇宙星空到繁盛叢林,從水波漣漪到怒火燃燒,變幻的場景將現場觀眾帶入了一個夢幻世界;“凡”“凌”相戀和惡魔攔阻的故事讓觀眾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大自然在遭受磨難之后終歸“復蘇”,光影交織,巨型的生命之樹矗立在巨型幕布的中央,展現出鳥巢無盡的生命力。
12日晚,新一季《鳥巢·吸引》上演首秀,“開啟了一段大場面、大電影、大科幻的聲光電的視聽奇幻之旅。”北京鳥巢風采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相軍說,在舞臺中央,音樂、特效、激光等現代化手段與真人表演相結合,讓鳥巢仿佛變身成為 “魔幻星球”。
雖然制作精良,但節目力圖節儉。“設備、設施都是可重復利用的,去年有300多位演員,今年精簡到了100人左右。既不靠人海戰術,也不請明星大腕,用節目品質說話,自然就節儉下來。”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愛慶希望,經過不斷創新,把《鳥巢·吸引》打造成為一個能夠表達當代人情感、具備國際因素的駐場秀。
成功的節目,不僅要有精良的制作和包裝,文化內核更為重要。《鳥巢·吸引》就主打文化牌,并致力于開發原創駐場秀品牌。編劇賈青云透露,“《鳥巢·吸引》以中國、北京和鳥巢為故事起點,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虛擬時空中,講述一個充滿愛、譜寫愛、傳遞愛的故事。”
市民李小姐帶著5歲的兒子前來觀看,她說:“今年這是我第二次來鳥巢看這個演出了,之前是跟朋友一起來的,當時就感覺很震撼,這次特意帶著兒子一起來。我覺得要是演出能安排到暑假就更好了,這樣就有更多的家長會帶著孩子來看演出。”
市民蔡先生帶女兒來看演出,他說:“北京的文化資源很豐富,但是以前孩子太小,太深奧的文藝演出孩子也看不懂。《鳥巢·吸引》這種通過高科技結合了聲光影的絢麗演出正好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女兒說她很愛看。”
演出高端,票價卻挺親民。據了解,票價分為低中高三檔,低檔票有100元和280元;中檔票是480元、680元;高檔票是880元。其中低檔票占比例60%,中檔票30%,高檔票10%。目前,所有場次六成的演出票已售出,其中低檔票占大頭。
從外地來旅游的賈先生說:“鳥巢對于我這種外地游客來說,本來就是必來的地標性建筑。以前沒有演出時,光參觀門票就要50元。現在多花50元就能看一場由奧運會開幕式團隊參與打造的實景演出,非常劃算。”
模式探索:帶動體育場館的高附加值開發
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鳥巢的賽后利用問題更是牽動人心。業內專家指出,鳥巢上演駐場演出,是一份奧運場館賽后運營的中國答卷。
相軍介紹,鳥巢賽后運營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大型駐場演出、一流的演唱會、全民健身活動”的全新模式,商務活動和公益活動常年不斷,使得鳥巢成為頗具人氣的標志性建筑。 新一季《鳥巢·吸引》的啟動,意味著經過5年探索,這一模式正不斷得到完善。
“鳥巢的運營收入已經從一開始90%依賴參觀門票,到現在70%依靠非旅游參觀門票,鳥巢正在進入由場館運營到品牌運營的全新階段,全面帶動鳥巢的高附加值開發。”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競軍說。
“在鳥巢上演駐場演出,是探索體育場館舉辦文化演出的可能性。我們希望通過一個真正被認同的高品質文化產品,推動鳥巢未來的運營發展,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的文化名片。”李愛慶說。下一步,公司將策劃制作一批具備現代創新視野的國際文化精品,逐步形成產業鏈運作模式,力爭將鳥巢平臺延伸為傳播、交流世界文化的窗口。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