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文聯,為“中國夢”網聚正能量
(一)“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8月19日到20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振聾發聵。
有一組概念,正在改變世界——
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云計算、全媒體、3G、虛擬技術……
有一組數字,正在震撼中國——
全國網民近6億,手機網民4.6億多,微博用戶3億多,鄉鎮互聯網開通率100%,3G網絡基本覆蓋……
有一組現象,正在困擾我們——
網絡謠言、煽風炒作、獵奇獵艷、窺淫窺私、人肉搜索、信息垃圾、游戲上癮、語言暴力、自閉疏離……
毋庸置疑,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科學與文明的進步不可抗拒。8月17日,國務院發布通知,“寬帶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信息化建設也跨進了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對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滲透,也使之成為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成為今天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成為西方反華勢力用來“扳倒中國”的“最大變量”。
是受益于數字化,還是受制于數字化?是主動抓住網絡新領域,還是被動丟失網絡主陣地?
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
(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在這個號召下,文化和文藝領域強大網絡陣地的建設,已經成為文藝工作中的大局、大勢、大事,成為重中之重,當務之急。
今天,占領網絡陣地,幾乎就意味著掌握了文化的話語權。
而文化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顯,文化軟實力,正日益成為各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的話語權,某種程度上就是價值觀的引領權,社會輿論的掌控權。
當代中國,網絡空間的文化傳播、文娛生活異常活躍。但縱觀當下文藝類網站和眾多商業網站文藝頻道,普遍不專業、不全面、不權威,粗俗、低俗、媚俗之風蔓延,主流健康文藝很難得到全面、準確呈現。西方帶有政治企圖的文藝作品及其價值觀,更通過網絡渠道對中國文藝土壤進行大力滲透。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網絡資訊充斥怪異新聞、花邊新聞,以炒作攀比奢靡享樂吸引眼球;網上許多文藝作品“野蠻生長”,以“色、狠、野”招徠點擊;一些演藝明星、網絡大V“挾粉絲以亂天下”,隨意發聲、惡意發聲,甚至指鹿為馬、蠱惑人心、擾亂公共輿論和社會秩序;不少微博、論壇、博客、播客、微信、貼吧公然審丑賣丑、以丑為美,嘩眾取寵不以為恥;更有國內外諸多勢力趁機通過網絡混淆視聽、信口雌黃,直接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成就、發展目標。
再不管,就會晚。網絡就是陣地,不去占領,就要丟失。
要破解困境,就需要抓緊干起來。要占領這片陣地,就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多著名文藝家呼吁重視文藝網站建設,中央領導特別指示中國文聯,要“辦好中國文藝網”。
實際上,2011年11月,中國文聯網絡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文藝網已經正式上線開通。打造中國主流文藝門戶網站的強烈追求,文字、圖片、音視頻多種介質處理能力,全國文聯系統資源共享平臺最大化,數百頻道上千節點的豐富信息量,立即在全國文藝界和文聯系統引起轟動效應,成為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家的新紐帶、新橋梁、新手段、新陣地。
敢于亮劍,敢于直言,有針對性,有戰斗力,中國文藝網以《中國藝術報》為依托,面對當下不良文藝現象發出鏗鏘評論;
生動鮮活,親和貼近,努力提高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國文藝網在改進文化文藝領域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方面不遺余力;
聯絡協調,增強服務,中國文藝網通過一切信息化手段,努力營造十萬文藝家會員、千萬文藝工作者群體乃至億萬文藝愛好者的“網上家園”……
因勢而謀,中國文聯敏銳地感應到時代需要,及時建立起在文藝領域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抓手,努力創新文聯工作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謀劃新時代新形勢下文藝全盤工作的新格局。
這是中國文聯“網上文聯”大戰略的率先起步,也是全國文聯系統“網上文聯”大構想的首次破題。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