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孔子學院:尋找中國音樂的世界知音
不久前,應丹麥皇室邀請,由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全球首家音樂孔子學院理事長郭淑蘭帶隊的音樂孔子學院中方代表團,與音樂孔子學院外方合作院校丹麥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在丹麥女王的夏季官邸舉辦了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音樂會由丹麥親王和音樂孔子學院的中外雙方合作院校共同籌劃。丹麥女王夫婦及皇室成員,中法、中丹各界友好人士等400余位嘉賓欣賞了這場別具一格的音樂會。
在孔子學院的大家庭里,音樂孔子學院是一個全新的品牌。作為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準的全球首家以“中國音樂的教育與推廣”為核心的特色孔子學院,2012年6月16日,音樂孔子學院在哥本哈根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演奏廳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2012年12月18日,音樂孔子學院在北京舉行了首屆理事會。今年4月30日,音樂孔子學院首屆音樂節暨啟動儀式系列活動又在丹麥拉開帷幕……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的第一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本報記者日前就其辦學理念、音樂傳播方式以及音樂教師和志愿者的選拔和外派機制等問題,對話郭淑蘭和劉月寧。
孔子愛樂 禮樂興邦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是孔子的一個著名觀點。詩書禮樂,不僅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中華文明的源泉。孔子學院作為傳播中華文化與國學的機構,當然不能缺少中國音樂。說到設立音樂孔子學院的初衷,郭淑蘭回憶起兩年前她參與國家漢辦的一次會議。“大家對孔子學院的固有印象,多是教授中文或是在所在國傳播中國文化。音樂有一種天然優勢,不用語言就能傳播,我當時就想可不可以成立一個音樂孔子學院,于是就同國家漢辦的許琳主任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成立音樂孔子學院。大家都覺得是一件好事,音樂孔子學院豐富了孔子學院的內涵,促進孔子學院的創新發展。”郭淑蘭表示。
成立音樂孔子學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郭淑蘭說:“作為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熱愛音樂的人,他有很高的音樂鑒賞水平,還擅長演奏多種中國樂器,并且非常重視音樂教育。音樂孔子學院的成立,可以說標志著‘音樂’已正式成為孔子學院教育與文化傳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央音樂學院是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等音樂學府,對增進中國音樂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和使命。”
牽手丹麥 放眼全球
音樂孔子學院之所以首先牽手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郭淑蘭說:“兩國良好的國際關系是前提,而中央音樂學院和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是合作協議學院,具有很好的基礎,且音樂專業水平相匹配,如果沒有這些前提條件,也無法站在同一高度溝通與合作。”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院長特爾·克拉魯普表示,音樂孔子學院是中歐傳統音樂互動的平臺,希望能夠發揚孔子學院的優勢,在不同的文化和交流中探索音樂的奧妙。揚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劉月寧也希望音樂孔子學院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坐標,她說:“我相信以音樂為特色的孔子學院或許會比語言更容易讓世界人民接受。因為音樂沒有國界。”
劉月寧介紹,學院現在首先嘗試面對丹麥和歐洲,通過中國的傳統與現代音樂的相關教學、講座、音樂會、大師班等多種類型的音樂文化活動展示中國文化。“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外國朋友們來共享中國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是一個總目標,我們會分不同階段穩步推進此項工作。希望明年能夠在美國開設一個點,這樣視野就更加開闊了。”劉月寧表示。
立體傳播 儲備人才
世界范圍內對中國音樂感興趣并想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也是音樂孔子學院成立的推動力。劉月寧常年在國外演出,十幾年前,外國人看完演出后會問她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但近年來,大家會先問她是不是中國人,讓劉月寧感到欣慰。通過音樂孔子學院,她在世界各地找尋到越來越多的音樂知音。
音樂孔子學院在授課群體、課程安排以及人員儲備方面都力圖呈現出立體化模式。劉月寧說,音樂孔子學院將中國音樂的課程注入到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教學體系,在本科生、研究生中開設中國音樂文化相關課程,還招收當地乃至周邊國家主流社會一些音樂愛好者,也包括當地的華人華僑。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加系統地學習中國音樂,音樂孔子學院已著手編寫適用于外國人的中國音樂教材和普及性讀物。
中央音樂學院作為音樂孔子學院的中方承辦院校,同樣擔負為海外輸送音樂特長教師及志愿者的重任。據介紹,首批音樂教師以及志愿者6人已經準備就緒,9月起就陸續就任丹麥的工作崗位。而音樂孔子學院也已通過網站向全球有志于音樂傳播的友好人士伸出“橄欖枝”,力求建立起“音樂特長教師及志愿者人才庫”,為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儲備音樂人才。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