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明引發關注 外國人眼里的中國游客
圖①:遼寧大連邊檢人員提醒出境游注意事項。孫模同攝(新華社發)
圖②:游客在購買手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黃文溥攝
圖③: 美國塞班島,中國游客排隊上船。人民日報記者 李維娜攝
制圖:蔡華偉
目前,有關中國游客旅游文明的相關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在出境游方面,中國游客能否遵守當地的風俗、秩序和有關規定?中國游客的哪些行為容易引人反感?整體素質相較以前有何變化?
人民日報駐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美國、日本等國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法國
就中國游客在法國的文明形象問題,記者采訪了24位專門從事接待中國旅游團組的法國旅游從業者。他們對中國游客的總體評價是積極的,逾八成人認為中國游客熱情親切、樸實慷慨、不提過分無禮要求。受訪者中,近66%的人對中國游客印象較好,71%的人認為“中國游客的素質在提高”。
好評
記者專程到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等旅游景點,以及塞納河游船碼頭、酒店、餐館等處采訪了相關從業人員,他們對中國游客的印象總的來說較好。“和善”、“好奇心強”、“有組織”,是記者聽到最多的評價。
● 埃菲爾鐵塔的一位保安稱贊說,中國游客“很有紀律,遵守各項法規”。
● “你認為中國游客有哪些好的行為”,一位出租車司機的回答是“有禮貌”。
● 從事導游工作多年的苗奇說,很多大巴車司機都樂意接待中國游客,認為中國人“隨和、客氣、好相處”;中國游客大多是在綠燈亮時才過馬路,這點比法國人做得都好。
差評
提到中國游客有哪些不文明行為時,1/3受訪者認為是“公共場合大聲說話”,近22%說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擁擠,購物、買票時插隊”的現象,20%認為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上完廁所不沖水”。
● 一位開旅游大巴的司機舉例說,有的中國游客吃東西不分場合。有一次,一個中國游客竟蹲在大巴車的通道上用小刀切西瓜,瓜下只墊了張餐巾紙,瓜汁流了一地。
● 一位經常接待中國游客的導游指出,有的中國游客不懂得說“對不起”,而在法國的公共場合,無論是誰碰了誰,雙方一般都會主動說聲“對不起”。
● 巴黎圣母院的一位保安則指出有些中國游客“不守秩序,亂跑,違規使用閃光燈”。
● 還有受訪者反映,個別中國游客有“亂涂亂畫、破壞古跡”,“無視禁煙標志抽煙”,“公共場合脫鞋襪、爭吵”等不文明行為與舉動。
析
造成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原因是什么?對此,受訪者解析不一。
43%認為是中國人不理解所到國國情和文化傳統,近23%認為是文化教育程度不夠高造成的,17%說是因為語言不通、交流不暢釀成了誤會,甚至超過8%的人將此歸咎于外國人不理解中國人的風俗習慣。
不過,也有受訪者發表看法說,“中國人生活節奏快,不適應國外的慢節奏”。還有的認為“是個人的道德水平和修養問題”。
從調查結果看,要改善中國游客的旅游形象必須從多方面入手。例如:31%受訪者建議出行旅游前要多了解目的地的風俗習慣;29%主張中國游客互相監督,導游也要對游客加強文明旅游行為的引導;22%認為應進一步提高中國游客的文明旅游程度;約18%提醒中國游客注意遵守當地政策法規和指示標識。
記者在巴黎走訪多家華人旅行社時還了解到,各旅行社都在積極采取措施,要求導游必須事先向中國游客介紹和解釋相關注意事項,旅游期間也要反復提醒游客遵守當地社會公共秩序和旅游文明行為規范。
澳大利亞
記者在悉尼街頭對當地人和外國游客進行隨機采訪后發現,整體而言,他們對中國游客的印象以正面評價和中立的居多,約占80%,而在負面評價中,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無視禁煙標志和擁擠、插隊是他們眼中中國游客最普遍的不文明行為。
好評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當地人和外國游客當中,很多人對中國游客持正面積極的評價,認為中國游客有禮貌、很友善。
● 在悉尼中央火車站等車的澳大利亞國民艾麗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見到的中國游客都很真誠友善有禮貌,她與他們相處融洽。
● 悉尼市中心有一家“西部游民背包客酒店”,這里屬于年輕人傾向選擇的廉價青年旅社。在青年旅社里,住客自理程度要求很高,有公用的廚房、客廳和衛生洗浴間等,同時也有嚴格的禁煙禁酒規定。
在記者詢問來這里入住的中國游客情況時,前臺工作人員紛紛表示,中國游客都很禮貌,雖然不愛說話,有自己的圈子,但都沒有什么不文明行為。
● 在悉尼的中央火車站,記者采訪了一日游游客集散中心和售票處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克里芙說,無論是來這里咨詢、買票還是在排隊過程中,中國人都很禮貌。
● 一日游接待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員說,中國游客大多是組團出行,自己單獨游玩的較少。他見到的中國游客都很有禮貌,舉止行為沒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
差評
大聲喧嘩和無視禁煙標志吸煙是在中國游客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 在悉尼市中心的華安酒店,大堂經理查理表示,他感到近兩年來這邊旅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他見到的中國游客經常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并且在有禁止吸煙標識的房間內吸煙,經常會引發報警。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不僅讓游客本人尷尬、不快,還會驚擾酒店的其他客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 悉尼寶石旅行社導游詹姆斯·勞也表達了類似的體會。作為導游,勞先生能感受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很多酒店和餐館對大聲喧嘩和無視禁煙標志的行為十分反感。管理人員不但向導游報怨,還在酒店、餐館的很多地方貼出諸如“請勿隨地吐痰和大聲喧嘩”的中文告示。這明顯是針對中國游客的。
● 有關中國游客排隊觀念差問題,勞先生結合自己的導游經歷說,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收銀臺前和廁所門前,中國游客喜歡一擁而上。比如在旅途的休息區,往往很多旅行車同時停歇。游客下車以后,都先奔廁所。其他膚色的人都能自覺地在距門一定距離的地方排隊等候,而中國游客一下車就一擁而上,或往廁所里擠,或緊緊堵著廁所門。
● 但是,勞先生強調,客觀地說,與前幾年相比,中國游客在很多方面的文明素質有明顯提高,比如隨地吐痰和大聲喧嘩,現在雖然還偶爾見到,但實在地說,已經好多了。
美國
根據美國商務部國際旅游局的數據,從2011年開始,中國游客的人數每年都會上漲,2012年達到6600萬人次,并且有望在未來五年增長兩倍以上。記者在紐約街頭隨機走訪過程中發現,近半數路人都認為中國游客在美國的文明程度很好。
好評
● 49歲的工程師羅伯特·賽勒斯丁說,現在的中國游客素質普遍較高,在很多場合也比較含蓄,不會存在大聲喧嘩的情況。他本人遇到過很多有禮貌且熱情的中國人,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隨意拍照現象比較普遍,還有就是購物時比較愛爭搶,“不過這些現象在紐約也都非常普遍”,他補充道。
差評
● 在大學工作的凱特·湯普森說,自己和中國游客的交往經歷非常有限,而且現在來到美國的中國人很多,素質自然也會參差不一。她印象中的中國游客是:公共場合說話比較大聲,會在公共設施上亂寫亂畫,并且會吐痰、亂扔垃圾以及不沖廁所等。“中國游客的素質肯定是越來越好,因為現在許多來到美國旅游的人都是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我認為他們需要在自律、遵守規則和指示方面多加注意。另外對于更好地了解當地習俗這一點不光是對中國游客的要求,對美國游客也是同樣的。”
● 凱特還提到:“中國游客來到美國總是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購買蘋果平板電腦或奢侈品,而不喜歡去體驗當地的文化和欣賞景色。”她認為,中國游客只是對主流的歐美文化感興趣,他們不會去嘗試墨西哥美國菜,也不會去聽一場黑人爵士音樂會。她認為,品味的多元化和注重精神體驗也是“更加文明”的一種表現。
● 中國青旅(美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再齡說,在美國旅游從業者看來,中國游客有錢但缺乏品位,有時有吵鬧、不守規矩、隨意拍照等行為。
析
張再齡介紹說,中國游客出境游的行前會上,旅行社會重點講解外交部印發的中國公民海外游須知,明確要求到了國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加強旅行社對出境游客的行為管理是必要的,針對游客個人素質問題導致的不文明行為,也應作適當的解釋、說明和提醒。說到底,如果想以比較高的個人素質展現良好的國家形象,就必須從青少年教育做起,成年人也需要注重個人修養的培養。
意大利
中國駐羅馬旅游辦事處提供的數據顯示,僅2013年上半年,中國游客首站抵意22萬余人次,同比增長近10%。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普通意大利人心目中,中國游客的形象不盡如人意。
80%的受訪者對中國游客的總體印象是“一般”或“較差”,75%的人認為中國游客總是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吵鬧。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破壞文物古跡行為也讓人頗為反感。
好評
值得欣慰的是,60%的受訪者都認為,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進步,中國游客留給他們的印象在好轉。
● 意大利導游桑德羅表示,以前在中國游客身上或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現在的情況已得到極大改善,“對我來說,中國游客現在和其他國家的游客其實已經沒什么區別”。
● 桑德羅還認為,其實出現在中國游客身上的不文明行為,在別國游客身上也會發生。而記者本人也曾在佛羅倫薩的老橋上看到過其他國家游客涂寫的“到此一游”。
差評
● 7月中旬,在比薩大教堂上演了埃及盧克索神廟“到此一游”事件的意大利版本,兩名來自中國的年輕游客用鑰匙在墻壁上刻寫時,被附近的警察抓個正著。該事件在當地引起了較大反響,并再次極大地破壞了中國游客的整體形象。
● 意大利康泰旅行社的幾名導游表示,他們在接團過程中,也都曾遭遇過中國游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在他們看來,雖然腰包逐漸充盈起來了,但中國游客一些行為表明,他們的文化教育程度仍有待提高。
● 除去個人素質方面的問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也是導致中國游客在意大利形象欠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大部分中國人性格內斂含蓄,而意大利人則一直以性格外向奔放著稱。經常會出現意大利人熱情示好,卻遭到中國游客誤解或無視的情況。
● 華僑單偉對本報記者表示,他上世紀90年代剛到意大利的時候,就經常會遇到陌生的意大利人向他問好,自己卻一時手足無措的窘境,而這恰恰就會被意大利人視為是沒有禮貌和教養的表現。
析
康泰旅行社負責人周曉玲認為,要從根本上改善中國游客的形象要經過艱苦努力。作為游客出行活動的組織者,旅行社應積極提倡文明旅游,并通過將相關問題寫入合同的方式,讓游客能對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等差異提前加以了解。
同時,游客也需要意識到自己在旅行途中始終代表著國家的形象,自己的一些小小的行為也許對國家形象產生影響。
日本
記者采訪了普通日本民眾、日本旅游從業者等。通過調查發現,中國游客整體素質有所提高,懂得入鄉隨俗,受到當地人的歡迎;但仍有不少中國游客吵鬧、不守規矩,惹人厭煩。
好評
● 在日本一所補習學校擔任老師的武富波路認為中國游客熱情、親切值得提倡,中國游客素質在變好,最近看到有不少中國旅客在收款臺前排成一隊結賬。
● 在日本北海道當地旅行社工作4年多,負責東亞、東南亞入境旅游的任京偉說,亂涂亂畫、隨意破壞古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上完廁所不沖水等現象現在已比較少見了。乘坐公交時爭搶擁擠的情況也有較大改變。
差評
● 在北海道,此前因中國游客文明素質較低、不遵守當地風俗習慣,致使一部分溫泉旅館明確聲明不接待中國游客。日本旅行業協會國內·訪日旅行推進部長興津泰則對本報記者說,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一部分游客將房間的備用品帶走,在溫泉中大聲喊叫和吸煙。
● 武富波路對本報記者說,在自己的印象中,來日本的中國旅客大部分是團體旅客。在很多日本人眼中,中國游客在日本的不文明行為主要是公共場合大聲喧嘩。
他認為,造成以上不文明行為的原因是不理解別國的風俗習慣,外國人也不太了解中國人的風俗習慣。中國游客需要在遵守當地政策法規方面改進。
● 在任京偉的工作經歷中,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7月接待中國某知名大學MBA考察參觀團。
該團是來北海道觀光富良的野薰衣草盛開、美英町百花齊放的美景的。導游之前特別強調:多數觀光地都是私有地,不能隨便進去踩踏。然而,中午公司就收到了當地農場主的抗議電話,投訴中國游客走到農田中間拍照,踩踏農作物。
該團組織方是中國某知名大學的兩位教授。公司后來跟導游確認情況,導游說當時就是教授在帶著客人往田地里走,導游上去阻止,教授說,“你就告訴農場主說我們是外國人,聽不懂”。
● 任京偉說,還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在機場接一個來自國內的旅游團。領隊本該是客人的行為表率,然而該團領隊在后來的行程中卻很讓人失望。
約定的集合時間,游客可以按時到達,領隊卻屢次遲到;在溫泉酒店,事先講解了日本的傳統和習慣,結果領隊仍在禁煙房抽煙,帶著客人敞開門打麻將,吵得同樓層的日本游客紛紛投訴。
(人民日報駐法國記者 王芳 人民日報駐澳大利亞記者 李景衛 實習生 吳玉童 李璐 人民日報駐意大利記者 韓秉宸 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 丁小希 人民日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