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終圓國戲夢
圖為四位臺灣學生在中國戲曲學院校園留影,從左至右為李慶虹、廖佳妮、徐挺芳、楊瑞宇。陳有明攝
“我們終于成為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啦!”
9月3日是中國戲曲學院2013級本科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來自臺灣的廖佳妮、李慶虹、徐挺芳、楊瑞宇四位京劇表演專業的學生興高采烈地踏進校園,并在大門口合影留念,慶賀他們終圓國戲夢。這是中國戲曲學院首次高招錄取臺灣學生。
開學之際,廖佳妮十分激動,“我終于是國戲的學生了”。他們四人畢業于臺灣戲曲學院,都十分喜愛京劇。長得有些墩實的廖佳妮學老生,秀氣高挑的李慶虹學青衣,小帥哥徐挺芳學武旦,壯實的楊瑞宇學武生。他們憑真本事通過了考試,國戲并未對他們特殊照顧。
廖佳妮生長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臺灣家庭。父親是出租車司機,母親是護士,他們對京劇并沒有太多了解和喜愛。但廖佳妮的表姐是學京劇武旦的,在她的影響下,廖佳妮由學雜技改為學京劇。2008年,國戲學生到臺灣交流演出,他們厚實的基本功,規范的動作,一下子把廖佳妮吸引住了,由此萌生了到國戲求學的念頭。但去年她只身來京考試并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們認為沒有必要跑這么遠去讀書,但我喜歡北京,這里氣候不像臺灣那么潮濕。我第一次看見雪花時,高興得不得了。這里京劇氛圍也好,希望畢業后能留在北京工作。”
學武旦的徐挺芳從臺灣戲曲學院畢業后曾加入學院京劇團,為到國戲求學他退出了劇團。雖然男武旦如今并不多見,但他認為來國戲學習無疑會提高自己的演技。“這里老師多,而且演出機會也多,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流派豐富也是國戲的優勢,但廖佳妮暫未確定學哪一流派,她想聽聽老師的意見,盡可能多學些。
記者在中國戲曲學院校園宣傳欄看到,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了2013屆畢業生的最新就業情況。截至8月底,2013屆本科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6.9%;碩士畢業生落實去向率為95.59%。談及未來,四位臺灣學生表示:“我們想留在北京工作。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戲。”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