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保護迎來新時期
8月29日,由武漢市政府、武漢大學和湖北省文物局主辦的“商代盤龍城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圍繞“商代盤龍城遺址與中華文明之源”這一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對盤龍城遺址的研究和保護提出了開創性建議,把保護長江中游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研究、保護和利用好盤龍城文化資源,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武漢市副市長劉英姿說,要以盤龍城遺址為切入點,研究武漢城市產生發展的時代背景、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理清其發展的脈絡,了解武漢城市發展的特點。
武漢大學教授馮天瑜介紹了盤龍城遺址的歷史研究工作。“1954年長江洪水,武漢市防汛筑堤,需要從郊縣取土,盤龍城遺址因此被發現。遺址于1963年開始試掘,1974年湖北省博物館在此設立考古工作站,1988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06年,盤龍城遺址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保護項目?!瘪T天瑜說,“開展盤龍城考古研究,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更是我輩不可忽視的責任?!?/p>
“盤龍城即將迎來一個新時期?,F在研究盤龍城遺址,要把中原文化與長江中游文化結合起來?!北本┐髮W教授李伯謙認為,在整個中華文明史中,盤龍城起著不斷發展和傳承文化的作用。他表示:“一個城市有沒有自己的文化實力,有沒有自己的文化底蘊,這很重要??偨Y歷史經驗教訓,我們要把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保護盤龍城遺址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
盤龍城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首次發現的、同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的商代早期城市遺址,距今約3500年,至今已出土各類文物2000余件。遺址內發掘出的三座大型宮殿建筑,體現出我國早商階段前堂后寢的宮殿格局,奠定了中國宮殿建筑的基礎。據悉,研討會結束后,盤龍城遺址公園將正式動工,有望復原商王朝古城景象,預計2016年可建設完成。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