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實:做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做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在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3年9月1日)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趙 實
尊敬的各位戲劇界老前輩、各位藝術家,同志們,朋友們:
九月的金秋,是最美好的收獲季節。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大會,隆重紀念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3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謹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孫家正主席,向所有獲得梅花獎的戲劇藝術家們表示熱烈祝賀!向梅花獎的創辦者、組織者、承辦者、宣傳者并通過你們向廣大戲劇藝術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向給予梅花獎巨大支持的中宣部、文化部、總政宣傳部以及各級領導,向關心、喜愛、呵護梅花獎的新聞媒體界朋友、廣大觀眾朋友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我國第一個以表彰和獎勵優秀戲劇表演人才,繁榮和發展戲劇事業為宗旨的戲劇藝術大獎。30年前,戲劇舞臺剛剛經歷十年浩劫,演員青黃不接,劇目陳舊凋零,中國戲劇家協會為了激勵中青年演員成長,促進表演水平提高,繁榮戲劇藝術創作,推動戲劇事業發展,創辦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花獎以其“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刻寓意、“不為繁華易素心”的高潔品格、“花中氣節最高堅”的清奇風骨,成為中國戲劇的報春花。此后,它迎春綻放,傲雪盛開,并不斷完善提高,自第11屆起增設“二度梅”,第14屆起由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共同主辦,第17屆起增評民間職業劇團的演員,第19屆起增設“梅花大獎”(三度梅),第23屆起由一年一屆改為兩年一屆。30年來,梅花獎一共評選了26屆。經過30年的創新和發展,梅花獎已怒放神州,香溢世界,被譽為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剛才聽了戲劇前輩藝術家和梅花獎演員代表的動情發言,聽了李默然先生遺作對梅花獎的精粹總結,深受啟發、深受教益。如果說,30年前,中國戲劇梅花獎是“忽然一夜清香發”,那么,30年后,她已“散作乾坤萬里春”,成為當代中國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具權威、最受矚目的標志性文藝大獎之一。
30年來,梅花獎成就顯著、碩果累累,積累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梅花獎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發掘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戲劇表演人才。梅花獎堅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評獎宗旨,堅持德藝雙馨的評獎標準,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獎原則,30年來共評選出634位獲獎者。這些獲獎者,遍及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國各省區市和部隊系統,涵蓋了戲曲、話劇、歌劇、音樂劇、兒童劇、滑稽戲、舞劇等各個劇種,既有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又有正當盛年的著名演員;既有國有院團演員,又有民間職業劇團演員;既有來自大城市知名院團的演員,又有出自地市縣基層劇團的演員;既有漢族演員,又有滿、藏、白、壯等少數民族演員;既有京、昆、越、豫等大劇種演員,又有號稱“天下第一團”的稀有劇種演員。這些獲得者,都是各劇團的骨干、各劇種的翹楚,他們常年堅守在舞臺、拼搏在一線、活躍在基層,用艱辛的創作、精湛的表演、辛勤的汗水、奮發的精神,放飛著夢想、贏得了贊譽。他們是新時期戲劇界的主力軍,是我國戲劇傳承、創新、發展、繁榮的頂梁柱,更是人民群眾衷心愛戴的藝術家。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這些梅花獎藝術家的杰出貢獻,我國戲劇舞臺就不會有今天姹紫嫣紅的絢麗景象。
第二,梅花獎積極推進藝術創新,有力催生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精品劇目。梅花獎評獎章程明確提出了新創劇目的要求,特別是參評二度梅和梅花大獎的演員,必須要有自己新創的代表劇目,體現自身特點的戲劇表演風格。表演和劇目,本來就相輔相成。劇本,是一劇之本,劇目的成功,離不開編劇,也離不開演員,而演員的價值,更是體現在舞臺上、存在于劇目中、凝結在形象里。為此,許多梅花獎獲得者攀登不已,新作不斷,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戲劇舞臺,而且相當一部分作品已成為當代經典。以七位梅花大獎獲得者為例,尚長榮的《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世》、《廉吏于成龍》,裴艷玲的《響九霄》,茅威濤的《陸游與唐琬》、新《梁山伯與祝英臺》,宋國鋒的《父親》、《凌河影人》,顧薌的《青春跑道》、《顧家姆媽》,沈鐵梅的《金子》、《李亞仙》,馮玉萍的《疙瘩屯風情》、《我那呼蘭河》等,都是很好的例證。30年來最有影響的優秀劇目,大多是梅花獎演員領銜主演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正是梅花獎演員的精彩演繹,使許多劇目熠熠生輝,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美譽。
第三,梅花獎注重理論探索,努力創建出具有中國風格的表演美學、表演方法和評價體系。梅花獎倡導引導參評演員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追求德藝雙馨、文武雙全,不僅在表演實踐方面卓有成績,還要在表演理論方面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誠如李默然先生所概述的,梅花獎得主應是理論素養有潛力、藝術技巧有功力、塑造形象有能力的好演員。經過30年的探索提煉,梅花獎已初步確立了獨特的表演美學標準和評價體系。這就是,關注人民,關注人生,關注人性;注重道德修養,推崇藝術水平;以傳統戲劇表演為經,以現實主義表演為緯;以扎實、高超、精深的藝術技巧為手段,以形神兼備、真實可信、新穎獨特、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為目的;以世界各表演流派和方法為鏡鑒,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美感、中國神韻為依歸,等等。這種審美理想的追求,也應該傳承和貫徹在未來梅花獎的評選活動之中。
第四,梅花獎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堅持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不斷擴大了社會影響。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劇協進一步改革完善評獎機制,不斷擴大梅花獎的成果和影響。2005年組建的梅花獎藝術團,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堅持深入基層“走下去”,對外交流“走出去”,不斷擴大公益性演出。八年來藝術團足跡遍及27個省區市,演出114場,觀眾達38萬余人,并先后赴澳、法、美、德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展示了梅花獎演員的藝術風采和中國當代戲劇的發展成就,提高了中國戲劇的聲譽。如今,藝術團已成為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的骨干力量。梅花獎自2009年以來改為以大賽形式評獎,增強了評選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激發了演員的創造性,提高了獎項的公信力。2010年,中國文聯、中國劇協開始實施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將梅花獎演員的代表劇目拍攝成電影,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傳承下去,目前首批已完成《響九霄》等八部影片的拍攝。這項工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意義深遠。
30年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就卓著,她承載著無數人的厚望,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凝聚了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也得到了戲劇大師們的悉心指導。中國劇協前任主席曹禺先生、李默然先生,名譽主席張庚先生,顧問劉厚生先生、郭漢城先生,現任主席尚長榮先生等很多戲劇名家,對梅花獎的創辦、發展、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由著名戲劇理論評論家、表導演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認真負責、嚴格標準,切實保證了梅花獎的權威性、公正性、導向性。中國文聯、中國劇協高度重視梅花獎的評選表彰工作,認真做好組織服務,加大獎勵力度,從2011年開始,爭取財政支持增加了對獲獎演員和作品的獎勵資金。各地劇協和各個戲劇院團的同志們,為梅花獎演員的培養和推薦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梅花獎演員的老師、合作者和親人,他們付出了辛勤勞動、給予了鼎力相助。媒體界的朋友,為“戲劇好聲音”鳴與放,為戲劇梅花獎鼓與呼,有力地擴大了優秀作品和人才的知名度、美譽度。特別是廣大“戲迷”和觀眾朋友們給予了熱情支持和更多的包容,來自他們的掌聲和口碑,才是梅花獎最重要的助推力和試金石。可以說,梅花獎是人民大眾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和齊心澆灌的艷麗花朵,她屬于戲劇界,也屬于所有人。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剛剛閉幕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繁榮發展文藝事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國文藝事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戲劇是我國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基礎廣泛、藝術內涵豐富,擔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塑造美好心靈、提升審美境界、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作用。廣大戲劇工作者,尤其是獲得梅花獎的藝術家更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此,我代表中國文聯對大家提三點希望:
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為人民寫戲、為人民演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文藝發展的根本問題。文藝來源于生活,戲劇植根于民間,理應服務人民、回報人民。廣大戲劇工作者要密切與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感情上、思想上、行動上貼近人民,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為民寫戲,為民演戲,把最優秀的精神食糧送到人民群眾當中。在戲劇創作上,要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時代,把人民群眾作為戲劇創作的表現主體,把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創造實踐作為戲劇藝術創作的源泉,努力創作出更多打動觀眾心靈、引起情感共鳴、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戲劇作品。
二、要始終堅持繼承與創新,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文藝精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新能力和創造水平。一切有理想、有作為的戲劇藝術家,都應努力追求精益求精,不斷攀登戲劇藝術的新高峰。梅花獎設立了一度梅、二度梅、梅花大獎三個層次的獎項,就是為了激勵創作者、表演者、獲獎者不斷突破自我,追求藝術的新境界。作為各個劇種的領軍人物,梅花獎獲得者更要不斷學習,開拓視野,潛心實踐,辛勤耕耘,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把握時代脈搏,創新藝術手段,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力作。
三,要始終堅持德藝雙馨,努力做人民群眾愛戴的優秀藝術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擔當。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承載著追求美好生活和攀登藝術高峰的夢想和憧憬,同時我們每個人的肩上都擔負著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的神圣職責。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既要有杰出的藝術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肩負起崇高的社會責任。梅花獎藝術團百余場公益演出就生動地踐行了這一理念。希望各位梅花獎獲得者特別是中青年戲劇藝術工作者珍惜榮譽,謙虛謹慎,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藝術素養,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把“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作為行為準則和人生理想,爭做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要進一步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認真總結梅花獎30年積累的發展成就、實踐成果,深入研討其理論成果和表演藝術經驗等規律性認識,客觀分析研究當前戲劇藝術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新對策,鍥而不舍地推動戲劇藝術的繁榮發展。我們要不斷改進提高梅花獎的辦獎工作水平,提高獲獎人才和作品的傳播力度,提高為廣大戲劇藝術工作者服務的能力水平,為培育更多的青年藝術人才,為推出更多的戲劇名家名作,作出新的不懈努力。
同志們,中國戲劇梅花獎的30年,是風雨兼程、上下求索的30年,是光榮與夢想、耕耘與收獲的30年。我們期盼所有梅花獎獲得者和廣大戲劇工作者,團結一心、開拓進取,為繁榮我國戲劇事業發揮更大作用,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后,衷心祝愿中國戲劇梅花獎越辦越好!
祝中國戲劇界人才輩出、佳作迭出、前程似錦!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祝大家身體健康、合家團圓、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