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簝r值堅守與轉型創新
國產電視劇:價值堅守與轉型創新
——對29屆“飛天獎”的回望
第29屆“飛天獎”的評選適逢中國電視劇發展的一個“大年”:年產量已突破1萬7千集。不妨這樣表述近年來國產電視劇的發展現狀:它承載著人文擔當,執現實之銳;演繹著戲劇性故事,揚人性之美;同時也伴隨著商業化、娛樂化一路走來。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國產電視劇適應性調整著和社會、觀眾的關系,在價值堅守、轉型創新兩方面實現了新的定位。
現實題材 貼地飛行
毫無疑問,現實題材電視劇始終應該占據國產電視劇的主流。文藝創作需要擁抱現實,觀眾需要從電視劇營造的“第二現實”中汲取正能量。國家電視職能管理部門十分重視通過政策法規扶植現實題材電視劇,因此這兩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風生水起,涌現出了一大批在題材、主題、故事、人物等方面都有創新的佳作。反映新時代共產黨員沈浩事跡的《永遠的忠誠》在央視一套播出后創造了收視新高。其力量體現在不回避矛盾,成功在于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督乖5摗分械慕乖5撔蜗笫窃谒蛿橙硕?、和貧困斗的矛盾中建構的。《楊善洲》體現了英模劇創作者的真誠。由于英模劇的“實名制”,即必須以真人真事為基礎,自由創作想象的空間受到很大制約,而《楊善洲》主創團隊突破了局限,向觀眾一一破解楊善洲精神在當代遭受種種境遇的困惑,客觀真實地還原了楊善洲的大愛精神,這部劇達到了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創新的高度。同樣以河北一個普通的派出所所長范黨育的事跡為原型創作的英模劇《營盤鎮警事》,也使新時代的英模更具有時代性。這些英模劇緊追現實、緊追崇高,拉近英模和普通人的距離,通過英模的高風亮節反映現實的矛盾,為英模劇的創作提供了新鮮經驗。
在近兩年的改革劇中,《溫州一家人》稱得上是一部展現民族活力的優秀影像讀本。同樣,反映“廣東精神”的《下?!?,反映國企改革矛盾的《浮沉》,反映文化體制改革矛盾的情感大戲《丑角爸爸》,以及反映商戰和商業道德深層次改革理念的《天堂秀》《青瓷》,將創作的觸角伸向了改革的各個層面;而農村題材劇《小麥進城》《我的土地我的家》,在反映當下城鎮化改革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立意、新的故事和人物,顯示出電視劇向現實主義開掘的巨大魅力。
歷史題材 史中有詩
歷史劇創作的成敗在于能否給歷史以審美觀照。近兩年來不論是重大革命題材還是一般題材的歷史劇均有不俗的表現?!缎梁ジ锩纷鳛橐徊亢甏笫吩妱〕尸F的是一個完整的歷史時期。還有《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國1921》《風華正茂》《開天辟地》等,這些劇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使劇中的偉人形象青春化、偶像化,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表現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國家命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東方》等則通過聚焦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迅速提高我國國力和國際影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屋建瓴的國家設計,從研制“兩彈一星”到開展新中國外交等方面,迅速改變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面貌,謳歌了開國功勛的艱難創業與守業,為今天我們進行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礎。而重大革命歷史劇,不論是反映第一支解放軍部隊進軍西藏阿里艱辛歷程的《先遣連》,還是《劉伯承元帥》《粟裕大將》《阿丕書記》這樣的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題材原型創作的作品,都用鏡頭記載下了共產黨的光輝、人民軍隊的光輝。
近兩年來影視創作者提出要“為青年人寫青春偶像”,以青春的視角介入紅色題材?!段业那啻涸谘影病贰讹L華正茂》《延安愛情》等從革命青年戲到領袖青年戲開辟了紅色影視劇的另一種表達。另有一些革命歷史劇則向家族劇靠攏?!赌赣H,母親》表現的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重慶一位偉大女性,處在大革命時期從資助革命到走上革命的坎坷之路。《圣天門口》更像一部史詩。和《圣天門口》相得益彰的《紅娘子》則又是一部家族傳奇框架下的紅色敘事。
熱門題材 回歸理性
通過家庭中發生的矛盾探討愛情、婚姻、親情、孝道倫理等道德問題,特別是通過個體家庭倫理道德的變化折射出國家、社會的道德價值變化,以提升全社會的道德倫理水平,這樣的電視劇不是平面地、照相式地反映生活,而是注意在對現實生活的描摹中熔鑄進價值和理想,既接地氣、也提人氣,是謂“貼地飛行”。家庭倫理劇在《媳婦的美好時代》《當幸福來敲門》《金婚風雨情》《老大的幸?!返纫幌盗袃炐銊∽髦螅陙砣匀皇菬狳c題材,只不過,一些優秀劇作更加注重家庭關系和社會熱門話題相契合。《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就直接面對了當下獨生子女要面對上有五六個老人的現實;《夏妍的秋天》通過雙牌樓拆遷反映了遺產與親情的矛盾;《老爸的愛情》被稱為中年男人的“士兵突擊”,《全家?!贰秲号楦L》以及《雙城生活》《娜金花和她的女婿》《勸和小組》《咱家那些事》《李春天的春天》都在家庭瑣事、兒女情長下匯聚了變革的社會大主題,成為反映社會現實的公共文本,表達了時代眾生的心理和文化述求。
“多少人活著就如同死去,多少人愛著就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薄侗本┣嗄辍吠ㄟ^對四對男女青年情感愛情生活的書寫,彰顯了愛要遵守“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的價值,堪稱是當代青年愛情的一本紀念冊。
如果概括一下當下的熱門電視劇,可以說,家庭倫理劇正努力向一度被人詬病的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和一個苦難的女人的“三破一苦”怪圈突圍。一些劇作從過分夸大“家斗”到要合情合理,從虛構太離奇到把握住分寸,從虐情到呼喚真情回歸。在涉案劇退出黃金檔之后,諜戰劇進入了空前繁榮階段,從中突圍出來的以高智商邏輯推理和情節反轉取勝的理念,最終都受到觀眾認可并成為了市場的贏家。
以質換量 創新發展
對國產電視劇現狀的基本認識筆者有如下的看法:“以質換量”的道路是國產電視劇發展的不二法門。當然,也要如實看到,由于大眾文化基本屬性就是題材類型化,特別是電視劇是工業文明的產物,依靠的是工業化后的聲光電色的制作手段。另外,它一旦進入市場,第一個參數就是市場需求、商業運作,一些“幸福劇”將幸福定義在“快樂”層面,一些抗戰劇將歷史設定為無厘頭的紅色背景下進行無底線的言情、搞笑,都可以從中找到根源。優秀的電視劇必定是那些“成功突圍”的作品。當下中國電視劇面臨轉型發展節點的內涵是:人文命題的轉型和呈現形式的轉型。創新發展,不能忽略這樣兩句話:一個時代主題——中國夢;一個發展節點——娛樂轉型。創新發展的這兩個新語境越被廣泛認可越被優化,電視劇發展就更加健康。而“娛樂過度”是電視劇創新發展一道必過的門檻。有論者正確指出,在人文精神的層面上,不少電視劇擁有華麗的表面但內部卻顯得貧乏。這種文化文本上的貧困在某一時期會更加凸顯?!斑^度娛樂”實際上是觀眾被“愚樂”。政府“限娛”不是禁娛,只是針對當下娛樂的泛濫采取的一項限制手段。經過“泛娛樂化”向理性的回歸,中國電視人對核心問題的思索和肯定會更深一步。影視創作者如能把握“人文為尊,故事為本,愉悅為旨,技術為上”的取舍標準,電視劇健康發展就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作者為《文藝報》原總編輯)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