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石峁入選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 |
右圖為良渚博物館玉琮上的神徽。本報記者 李韻攝 |
![]() |
左圖為石峁遺址局部。(資料圖片) |
首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23日在上海開幕。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評選結果揭曉,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和9項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脫穎而出。其中,中國的“尋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新發現”“石峁:公元前兩千紀中國北方石城”兩項田野考古發現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考古研究成果入選。
浙江良渚古城是目前中國國內發現的同時期最大的古城之一,城墻與城內宮殿區以及外圍治水體系的營建工程浩大,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資料;陜西石峁遺址,系公元前兩千紀前后中國所見規模最大的城址,它的發現為探討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資料;“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深刻揭示出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對中華文明形成的時間、地域、過程、原因及機制和早期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據本次論壇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介紹,本次評選活動充分體現出權威性:活動聘請的專家分為兩部分,咨詢委員會由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和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150位專家學者組成,負責提名或者幫助推薦候選項目;評審委員會由17個國家和地區的40名考古學者組成,都是來自世界各大地區的考古學術權威和專家,負責對推薦的候選項目進行評選。
首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上海市文物局承辦。作為國際考古學界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論壇致力于促進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世界范圍內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的水平,推進考古資源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位著名考古學家以及100多位來自國內研究機構和大學的一流考古學家參加了論壇。
與會國際專家對中國考古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正如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查爾斯·海曼所說:“中國考古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中國同行的杰出作為受到世界的矚目與贊賞。”
在為期4天的論壇上,獲選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和考古研究成果的19個項目的主持人,將分別在論壇上介紹和展示他們的發現和成果,并接受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資深考古學專家學者的點評。論壇還推出世界考古學主題論壇演講及公眾考古學講座,和上海民眾分享世界考古的最新成果。
延伸閱讀
其他8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危地馬拉塞哇遺址的早期祭祀遺跡和瑪雅文明起源”
■印度本地治理大學“印度南部歷史早期手工業暨貿易中心庫都馬納遺址的考古發掘”
■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烏拉爾最古老的冶金祭祀場所”
■美國古埃及研究所“埃及吉薩金字塔城聚落考古”
■秘魯考古協會“秘魯亞馬遜河上游古代神廟的考古研究”
■德國考古研究院“土耳其東南哥貝克力石陣:巨石神廟和新石器革命”
■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廟宇建筑所體現的世界觀和社會史”
■希臘雅典考古學會“追蹤邁錫尼拉科尼亞的統治者:邁錫尼王國宮殿聚落的發掘”
其他8項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西南晚更新世全新世過渡時期古老型人類的發現”
■美國匹茲堡大學“復雜社會初始階段規律性的差異”
■美國密歇根大學“締造社會不平等:君主制、奴隸制和帝制的根基”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柬埔寨吳哥:巨型低密度城市化進程”
■德國考古研究院“南高加索庫拉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人地關系研究”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吳哥文明的起源”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美國西南古代村莊聚落的歷史生態動力機制”
■秘魯特魯希略國立大學“秘魯特魯希略太陽神廟和月亮神廟的考古調查”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