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青春”需要鼓勵
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的巨大魅力,源于文學中一直站立著的青春形象。這個形象是“回答”、是“致橡樹”,是高加林和孫少平,是返城的“知青”、平反的“右派”;是“北方的河”、“黑駿馬”,是 “你別無選擇”、“你不可改變我”的“頑主”和“一地雞毛”的林震。
在這些青春形象中,我們看到的是不同時期中國青年迷茫、痛苦、探索或是尋找、反抗的目光和身影,是他們的躁動、不安和執意前行的決絕。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青年形象就是這個時期的中國形象——他不那么完美卻生機勃勃,給人以健康、美好和希望。但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降,中國文學進入了庸常的中年期,文學離開了先鋒精神,當然也離開了青春的形象。功成名就的作家走向了更精致的寫作,他們雍容華貴一如發福的文學權貴;年輕作家急于與市場聯姻,對“物”的崇拜毫不掩飾并引以為榮。在這樣的語境中,當代文學的青春形象逐漸隱退以致面目模糊,這是當下文學被關注程度不斷跌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當下文學活力不足的佐證。也許正因為如此,王萌萌的“志愿者”長篇三部曲的發表,才引起了各方面讀者的強烈反響。
《大愛無聲》、《米九》、《愛如晨曦》三部曲(上海文藝出版社)分別書寫了支教志愿者、環保志愿者和上海世博會志愿者。他們內心的溫潤和美好,表達了社會生活種的一種真實存在。在《大愛無聲》中,王萌萌借主人公沙默之口說:“其實我們也和你們一樣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標。只不過我們不喜歡把這些天天掛在嘴邊,不喜歡鄭重其事和一本正經,不喜歡思想和行為被限制,我們喜歡自由的生活。我們的目標不再是為了世界革命揮灑熱血,而是更加符合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們關心世界和平和政治民主,重視環境、動物、資源、文化遺產的保護,渴望與全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也可以在關鍵的時刻沖向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沒有垮掉,而是將你們的赤子情懷更好地發揚和傳承?!蓖趺让纫哉娴姆绞礁桧灹水斚虑嗄曛驹刚?,這當然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
王萌萌“志愿者”三部曲的出現,重新接續了中國文學關注青春形象的傳統,改寫了“失敗者”的青春形象,樹立了當下中國青年健康、正面、生機勃勃的新形象。因此,志愿者三部曲除了社會價值外,它的文學價值也理應得到肯定。新時期以來,從高加林到現代派,從“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性”到“一地雞毛”的林震,他們的形象不斷地萎縮或矮化,這里當然有其文學上的微言大義和合理性。但是,“失敗的青春”不是也不應是青春的全部。英雄的青春、理想的青春,也是當代文學的另一支脈流。王萌萌接續了這個文學傳統并發展了它,這是應該得到肯定和支持的。這不僅是保有文學和文化多元性的前提,同時它也完全符合當下中國青年的實際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說,王萌萌的創作被譽為“21世紀的青春之歌”,當之無愧。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