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鈞回憶錄》首次整套同時出版
楊雪蘭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歷史上唯一的華人副總裁、美國著名華人社會活動家、文化名人。1935年出生于上海外交世家,是顧維鈞繼女。
圖/CFP
13卷本的新版《顧維鈞回憶錄》出版座談會昨日在京舉行,這是該書第一次以整套的方式同時出版。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將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圖書館進行合作,將顧維鈞的資料電子化,并提供給學界免費使用。這項合作的合同預計將于9月底簽署,三家文化機構會一起進行跨國合作,將顧維鈞的資料進行整理、電子化及描述。
第一版《顧維鈞回憶錄》的出版可以追溯到1983年,當時以每年一冊的方式推出,整個出版持續到1994年才全部完成。由于逐年出版,很多讀者手里并沒有收藏到全套圖書,此番中華書局將13冊內容全部重新排版,訂正錯誤,增加照片,一次性推出。而這套書的內容主要來自顧維鈞在退休后應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參加該校“口述歷史計劃”的口述。先后有5位學者根據顧維鈞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記、會談記錄、信函文件、電報檔案等,進行整理和編撰。歷時17年,最終形成了共計11000余頁的書稿。
在座談會上,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和首師大原校長齊世榮都提到這套書是非常珍貴的從私人角度看待歷史的檔案,提供了官方文件之外的內容。齊世榮說:“如果研究中國現代外交史,這套書是必須要讀的。而且他還創造了口述史的壯舉。500多個小時的口述,至少在中國目前的口述史中沒有比這個更長的了。”
首師大歷史系教授徐藍是少有集齊了第一套《顧維鈞回憶錄》的讀者,而這套書也成了她上課時重要的參考資料。“我們一說巴黎和會,總是說當時我們怎么受欺負,但是看了顧維鈞的回憶錄,就會知道當時我們是怎么據理力爭的。當時美國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在顧維鈞的回憶錄里記載著,并不僅僅是因為利益的原因,美方也對巴黎和會沒有解決中國山東問題特別不滿。而美國當時的態度對中國是有利的,奠定了華盛頓會議上解決山東問題的基礎。讀這套書可以讓我們了解方方面面的態度,讓我們的觀點更客觀。”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