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有誠意與能力者何妨“跨界”
【事件】 張藝謀將執導京劇被質疑
【觀點】 跨界者作為曾經的旁觀者,說不定眼光更亮,可以幫助“當局者”撥開迷霧
“求求你放過京劇吧!”隨著一則大導演張藝謀要跨界執導京劇的消息廣泛傳開,很多戲迷近日在網上發出擔心和質疑的聲音,“怕一向注重視覺效果的他會把京劇排成一部不倫不類的雷劇”。然而觀點亦并非一邊倒,與之相對的,也有不少人對這一取材于《左氏春秋》中《鄭伯克段于鄢》的名為《天下歸心》的作品表示期待。
對于深表憂慮的戲迷,其擔心不難理解,無非是對張藝謀的“專業性”有一些看法和疑慮。毋庸置疑,張藝謀的導演成績不菲,在國內電影界也屬上乘,但是再強大,那也只是電影領域的“神話”,與京劇扯不上關系。雖然,他在執導諸如《活著》《千里走單騎》等電影時都曾引入秦腔、儺戲等戲曲演出片段和元素,而從歌劇《圖蘭朵》到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到歌劇《秦始皇》,他在戲劇領域的嘗試也并沒有間斷過,但他未必對戲曲進行過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因此可以說,對于戲曲,進而具體到對于京劇來說,張藝謀確實稱不上內行。作為一個“外行人”去挑戰一個涉足不多的領域,當然不免令人擔心。畢竟,京劇不同于電影,固定的程式、表現手法和演出方式是其魅力的來源,如果不懂行,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它的意蘊、傷害它的精髓,京劇就不再是京劇了。前車之鑒還是有的。“外行”的華裔導演陳士爭推出的《霸王別姬》就曾引起業界廣泛爭議,這部被定義為“實驗性質”并被冠名為“新京劇”的劇目,通過大量非戲曲手段對作品進行快節奏剪接,硬是把整出傳統戲曲做成了一部快節奏的現代電影:炫目的燈光,華麗的布景,舞臺上甚至出現了一匹真正的汗血寶馬……這更像是一場影像秀,它令很多戲迷直言:“這還是京劇嗎?”
不過,“外行”的張藝謀果真就不能與京劇碰撞了嗎?筆者以為不應過早下這樣的結論。首先,藝術是相通的,很多藝術門類都是在互相借鑒與吸收中不斷向前推進的。京劇作為國粹,歷史悠久、傳統優良,可是它在現代社會中要發展、要吸引年輕人,就要不斷吸收其他藝術的可取之處和成功經驗。而不同藝術門類從業者的跨界極可能給京劇舞臺帶來一絲新意。其次,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跨界者作為曾經的旁觀者,說不定眼光更亮,可以幫助“當局者”撥開迷霧,找到京劇傳統與現代更好的結合之法,以促使其發揚與傳承,從而更具生命力。而當今京劇舞臺上,一些跨界者也正在諸如服裝、音效、燈光等方面悄悄地對京劇產生著影響。這并不是說,隨便一個完全不懂戲曲和京劇的門外漢就可以任意“亂彈琴”。只有對此藝術門類和行當有比較具體和整體的認知和了解,才能真正做出業界和戲迷認可的作品,并對京劇的發展有所裨益。
我們能夠以開放的姿態歡迎馮小剛執導春晚,為何不能期待張藝謀執導京劇?京劇演員朱世慧談及他接下這部戲的原因時表示,10年前就有一位京劇藝術家對張藝謀說,希望他能排一出京劇,但是張藝謀表示,京劇不敢輕易動。現在10年過去了,他既然“敢動”了,肯定是有想法的。結果未知,也可能會是個驚喜。(陸尚)
(編輯:子木)
· | 生活里的藝術 |
· | 藝博會服飾設計展秀“跨界” |
· | 歌劇《鳳儀亭》跨界嘗試 |
· | 畫舞呈現“跨界”實驗 |
· | 當代藝術“劃界”與“跨界”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