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回來的愛與幸福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拿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來談論《牽手——震后的日子》,也許應該改為:不幸的家庭是相同的,找回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方式。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上萬個家庭突然破碎。面對轟然倒塌的生活,面對失去的愛和家庭,活著的人們捂著傷痛,抹去滿面的淚水,開始重建家園。我們欣慰地得知:在震后的5年里,已經有4000多個喪偶的丈夫或妻子,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重新組建了家庭。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等單位共同拍攝的《牽手——震后的日子》,就把鏡頭對準了這樣的家庭。
電視片共分5集——《婆婆》《過年》《登記》《雙雙》《楊伯》,每一集選擇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跟著電視鏡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們生活的三個階段——震前、地震時、震后。平靜的日子猝然間被改變了,“忘卻”“重建”和“尋找”,成為無數家庭必須面對的現實。
《婆婆》中的林興聰、李榮香,《登記》中的鄧家全、張建均,《楊伯》中的楊云青、劉明玉,都屬于找回幸福的人。在他們走向彼此的過程中,不僅體現出對未來的渴望,也體現出對美好道德的追求。
李榮香在嫁給林興聰的時候,竟然帶著自己的婆婆,她沒把婆婆看成累贅,反而高興地說:“家里有個老,就像撿個寶!”而丈夫林興聰也說,不把老人和孩子處理好,就不會有真正的幸福。這夫妻倆的床頭上掛著與前夫(前妻)的合影,他們都接受對方在內心保留一份對過去的美好回憶。這真是難能可貴!
鄧家全和張建均組建的家庭,本來也是很完滿的,但沒想到的是,兩人同居后不久,鄧家全即被確診患了鼻咽癌。面對這種情景,張建均內心的痛苦可以想象。但在熒屏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的微笑。當鄧家全一再地勸她,“張女子,你重新做選擇吧”,已經抱定“不離不棄”決心的張建均默然不語,她心里卻在計劃著一件事:與鄧家全登記結婚,“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時光”!在張建均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女人的美德和對愛情的堅守。
“映秀好人”楊云青,在地震時挺身而出,協助救援人員救出了十幾個學生,而自己卻失去了包括妻子、孫子在內的十幾位親人。劉明玉的到來,不僅使他得到了一個伴侶,還得到了一個事業上的熱心支持者。在他們開辦的震中飯店里,常常坐滿了前來獻愛心的中外人士,而楊云青和劉明玉,會開著自己的車,把愛心人士捐助的東西送往各個村莊、各個學校。劉明玉說,認識了楊伯后,我的性格,我為人處世的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如果《牽手——震后的日子》的攝制者只看到美滿和溫馨的一面,這部片子就不能算真正的客觀。那場災難后,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重建,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個中辛酸,非親歷者難以體會。《雙雙》中的父親吳尚政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與女兒雙雙相依為命,他沒有固定收入,因為沒有戶口也住不上安置房,父女倆在都江堰租了一間破陋的平房,艱難地維持著生活。吳尚政需要一個家庭,上小學的雙雙需要一個媽媽,這時候,打工時認識的付大姐走進了他們的生活。可是,面對吳家的貧窮和無處下腳的房子,付大姐猶豫了。為了贏得付大姐的愛,也為了雙雙,吳尚政只身遠走新疆,他準備用兩年的奮斗,使自己的家庭得到改變……
《牽手——震后的日子》以平實的畫面,樸素的對話,讓我們通過五個家庭看到了無數家庭震后的生活,他們生得堅強,愛得執著,他們應該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編輯:高晴)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