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如何惠及更多人
CFP
在教育成為必需品的今天,“做教育”已成為門戶網站、教育培訓機構乃至一些新興的創業公司不約而同瞄準的方向。他們紛紛表示將大手筆推出網絡視頻公開課、打造微課堂模式等在線教育產品。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從常規的教育培訓到咖啡鑒賞、插花等心靈雞湯式的課程,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在線教育做不到”。
當互聯網改變生活成為深入人心的理念時,互聯網改變教育的戰鼓也已經擂響——日前,淘寶網宣布旗下涉足在線教育的“淘寶同學”網站正式開放。有業內人士表示,進軍在線教育這片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是淘寶深思熟慮后作出的慎重抉擇。
擁有同樣戰略眼光的不止淘寶。在教育成為必需品的今天,“做教育”早已成為眾多電商不約而同瞄準的方向。百度、騰訊、優酷、新浪等巨頭,新東方、學而思等線下教育市場精英,乃至決勝網、粉筆網、微課網等新興創業公司紛紛表示將大手筆推出網絡視頻公開課、打造微課堂模式等在線教育產品,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從常規的教育培訓到咖啡鑒賞、插花等心靈雞湯式的課程,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在線教育做不到”。
幾乎一夜之間,在線教育市場就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這是一個曾被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斷言將引來顛覆式變革的領域——未來的教育將是“線上占40%,線下占60%。這個情況的發生,就是未來三到五年的事情”。
“快網絡、慢教育”火爆了在線教育
“我和同學都在網上報名了政治輔導班,再不用擠地鐵去上課了!”這個夏天,打算考研的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小徐只需在宿舍輕點鼠標,就能聽到輔導老師最新的課程講解,“我還有很多打算畢業出國深造的同學,他們都在幾個有名的教育機構開通了在線課程。”
對于小徐他們來說,時間的自由調配是線上教育的最大優點——能夠隨時、反復收看收聽,讓網絡課程成為上班族、學生族“充電”的首選。也正因此,在林林總總的教育內容中,各類資格類考試網絡培訓班占據了在線教育的半壁江山。
湖北恩施的小學老師肖蘭通過朋友介紹,在網上報名了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輔導課程。盡管花費了6000元,但她還是感到很滿意,“我平時上課比較忙,只能晚上和周末擠出時間準備考試。現在我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登陸自己的學習平臺,瀏覽最近更新的專家講座和習題,方便極了。”而通過登陸頁面,她還可以看到該機構安排的作業和考試,每個學員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安排學習時間。
“我對在線教育的理解是快網絡,慢教育。”阿里集團生活服務事業部教育培訓運營專家裴濱峰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慢”教育是指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但什么時候學、以怎樣的進度學全由自己掌控,所以學習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慢慢地學習。
如今,這種“快網絡,慢教育”的在線教育模式在改變人們學習方式的同時,甚至還在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
目前,教育部已批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數十所普通高校開展網絡高等教育招生,名校名專業的優勢資源開始逐步向社會開放,上萬門課程已經覆蓋我國現有學科的大多數專業,網絡高等教育正在張開雙臂擁抱每一位學習者。
傳統課堂“平移” 難以維系在線教育生命力
雖然是一支被各方看好的“潛力股”,但對于大多數創業者來說,盈利模式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整個行業目前尚處于燒錢階段——幾大巨頭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學而思等,利用本身的雄厚資源,在網絡教育行業首先分得一杯羹,而眾多小機構、網站和公司則在剛沖入互聯網的海洋時就迷失了方向。
有業內人士透露,蓬勃發展下,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也是在線教育正在面臨的巨大挑戰。依傍著高校網絡教育入學門檻較低、彈性學制和國家承認學歷等“順風車”,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混入在線教育領域,在沒有取得相應資格的情況下開辦非法網絡學院,以“不進學校讀大學”為幌子騙取消費者錢財。
“更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分配原有教學模式和在線教育的任務。”北京某教育培訓機構老師趙琳告訴記者,大多數教育機構目前只是將教師講課過程錄制下來,依托網絡平臺單向傳播,教師和學生之間幾乎沒有直接接觸。而完整健康的教學過程一定是交互的,如何利用互聯網天生的交互性,達到學習過程中交流的最大化,似乎也是當下在線教育需要突破和創新的重點。
網絡高等教育時代尚未真正到來
前景可觀,但在社會接受度方面,在線教育尚有一定欠缺。
一個最直接的障礙就是,即便學員通過網上學習提高了自身素質,但真到了求職的時候,僅靠手握網校的畢業證,還是很難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這也決定了近階段在線教育更集中于學校常規課程的課外輔導、各類資格證的考前培訓,擁有廣闊市場的網絡高等教育階段尚未真正到來。”有專家表示。
吉林省教育科學院教育評價研究所所長徐向東認為,在線教育的普及化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便捷的接收方式、快速的信息傳播以及打破地域限制等特點,使得在線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所接受。雖然學員在辨識和選擇之時,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如果能將網絡教育最大化利用,不論是對教育本身,還是對資源配置、消費者利益方面,都有很大幫助,“在線教育的方向應當是優質教育,是將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在相對較低的成本下,讓更多人學到更好的知識,提高教育質量。”
對于當前網絡教育亂象漸生的現實,徐向東認為,在我國,在線教育尚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很多地方還要完善。應當利用第三方的科學評價機構和評價體系,對網絡教育機構進行評價和認證,以此規范行業,“這個評價體系應當從行業準入開始,深入到課堂過程、終結之中,全方位地保證教學質量和其科學運行。”(本報通訊員 劉 夢 本報記者 鄧 暉)
延伸閱讀
在線教育即E-Learning,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其通行概念約在10年之前提出來,指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在線教育發源于美國,近年來從北美、歐洲迅速擴展到亞洲地區。在線教育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統對每個網絡學員的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等可以實現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另一方面,教學和學習服務系統可根據系統記錄的個人資料,針對不同學員提出個性化學習建議。對于當前我國的在線教育,有專家預測稱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本報曾在2013年6月5日5版《在線大學:洪水猛獸還是濟世仙丹》、2013年7月16日6版《“慕課”來了,中國大學怎么辦》對此教育模式進行專門報道)將是其發展趨勢。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