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屋”架起青年文化交流之橋
文化小屋測試賽
“印度小屋”是本屆亞青會“同心結”活動中“文化小屋”板塊的作品之一,這個外觀裝飾融入印度標志性建筑“泰姬陵”的小屋,是由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利用半年多時間完成的。
亞青會對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重視度甚至大過比賽本身,而本屆亞青會的“文化小屋”正是亞青會系列文化交流行動——“同心結”的一個典型代表。作為“同心結”活動在亞青賽期間的關鍵步驟,文化小屋主要由45所奧林匹克示范學校負責,每所學校都安排有自己的結對亞洲國家,與結對國家的一所學校進行對接,自行建設結對國家的文化小屋,小屋建設大部分都要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小屋內帶有結對國家文化印記的的裝飾和陳列展示其文化和風俗,并組織各類帶有各國特色的互動游戲以達到文化傳播和推廣的目的。
經過努力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與來自印度亞美提教育集團的印度留學生取得了聯系,并與他們的母校迅速結成友好學校。隨后的小屋建設過程中,留學生們也提供了很多資料援助。在交流的過程中,留學生的作用不容小覷。
浦口中等專業學校通過伊朗留學生成功結對。該校的團委書記對幾位伊朗留學生贊不絕口,“這些年輕人一直都熱心主動地幫助我們的同學進行小屋建設,給他們介紹當地的各種文化,教給他們傳統的民族歌舞。后來的小屋還特地請他們來檢驗,互動游戲也是他們做的修改。”兩位文化交流代表同學說:“我們已經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對接國家是文萊,但查遍中國境內所有大學竟沒能找到一個文萊留學生。學校發動全校師生乃至其親屬聯系一切可用力量,最后竟先后在文萊奧組委和一位學生家長的幫助下聯系到了兩所對接學校,成為為數不多的幾所能夠1對2對接的學校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45所示范學校中已經有22所成功完成了結對工作,其中14所為學校通過民間渠道直接對接完成,文化小屋建設也已悉數完成并預計在亞青會期間分三批進行展示。
目前,已有5所學校與結對國家進行了互訪交流活動,譬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的老師就受邀參加了印度對接學校的奧林匹克競賽,南師附中也邀請對接國文萊的兩所中學參加本校舉辦的“文萊文化節”。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等對接國家和地區也表示將單獨派遣除比賽隊之外的文化交流隊來到亞青會觀看比賽,與結對學校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