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漫博會:動漫產業發展的“晴雨表”
圖為歷屆漫博會現場。 (資料圖片)
圖為歷屆漫博會現場。 (資料圖片)
被譽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晴雨表”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漫博會”)將于8月22日至26日在廣東省東莞市舉行,近日記者來到東莞探營。
“北杭州、南東莞”的展會格局
早在2009年12月,國內首個以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為主題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盛會——漫博會在東莞舉辦。漫博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東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承辦,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也參與具體承辦。至今,該漫博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在業內形成了“北杭州、南東莞”的展會格局。
記者獲悉,前四屆漫博會累計參展企業1613家,參展面積23.2萬平方米,參與人數超過211萬人次。其中,第四屆漫博會共吸引國內外382家企業參展,現場簽約金額達28億元人民幣,入場參觀總人數超過56萬人次。
第五屆漫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潘新潮表示,借助漫博會,東莞成功集聚動漫產業優勢資源,搭建起一個展示、對接、交流的產業合作平臺,推動一批東莞企業快速實現轉型升級。
四年來,東莞吸引了水木動畫、功夫龍、廣東藝文、廣東艾力達、巨細科技等一批知名動漫或網游企業來莞投資,培育扶持了虹虹動漫設計、創造者文化傳播、漫彩文化傳播等一批動漫原創企業。東莞動漫原創企業從原來的十幾家增長到現在70多家。越來越多的東莞企業推出自主品牌。2011年,東莞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為204.79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約為4.32%。
海內外企業踴躍參展
記者了解到,第五屆漫博會規模進一步擴大,設立兩大主會場,其中東莞市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安排2000個國際標準展位,面積近5萬平方米,設立綜合展區、動漫原創展區、動漫游戲展區、動漫衍生品展區、品牌授權展區及互動體驗展區;松山湖展貿中心主會場面積近2萬平方米,獨立舉行動漫文化節。在此基礎上,新開設三個分會場,分別是東莞市圖書館、東莞動漫城以及功夫龍歡樂親子城,三個分會場展出面積超2.5萬平方米。
本屆漫博會共吸引418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參展,比上一屆的382家增長9%。除了吸引深圳華強文化、廣東原創動力、詠聲文化、嘉佳卡通、水木動畫等一大批國內極具實力的動漫企業以外,同時還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日本、西班牙、荷蘭、芬蘭、新加坡、德國、法國、以色列、菲律賓、臺灣、香港、澳門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61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長13%。當中包括美國華特迪士尼、英國BBC、韓國卡通協會、法國歐冠足球、香港夢方集團、臺灣皮皮家族禮品公司、澳門桌上游戲文化產業協會等。
打造國際動漫產業對接平臺
“與國內同類型展會相比,漫博會更加注重產業對接實效,致力于打造國際動漫產業最佳對接平臺。”第五屆漫博會執委會副秘書長、東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葉澤駒介紹說,第五屆漫博會期間,將舉辦中國影視動漫產業高峰論壇、原創品牌企業與衍生品企業對接會、游戲商務交流大會等近20場專業活動,重點為動漫企業及傳統制造企業搭建對接平臺。
專業的品牌授權展是讓傳統企業接觸眾多國際品牌的最好方式。本屆漫博會將品牌授權展作為一項重頭戲,以東莞為中心,輻射華南地區授權產業。本次展會邀請了國際知名授權業協會——LIMA為顧問,吸引了米奇、鋼鐵俠、憤怒的小鳥等110個海內外知名品牌參展。授權展除了推進企業品牌授權交易外,還現場為企業提供品牌法律咨詢、品牌授權市場分析、創意服務中心推介和海外大牌現身說法四大服務,通過專業化的品牌授權途徑,學習知名品牌的經營模式,從而帶動企業自有品牌的發展。
鼓勵原創,發掘人才
“本屆漫博會突出鼓勵原創,挖掘和培育動漫產業人才。”第五屆漫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總編輯陳一珠強調說,展會除了繼續組織“年度最具產業價值動畫獎項評選頒獎”、主題漫畫創作大賽等活動外,還面向全國開展“松湖杯”原創卡通形象設計大賽,將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行業知名企業家、優秀設計師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對獲獎作品進行后續的產業化孵化。目前,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超過4000份,大賽終評和頒獎將于本屆漫博會期間進行。
本屆漫博會還將開展“優秀學院動畫短片展示推介活動”,對原國家廣電總局評選出的2011年度、2012年度的獲獎動畫短片進行專場推介,邀請專家組現場點評,并促進動漫創作團隊與產業投資者的對接合作。此外,展會還與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取得聯系,希望通過高校挖掘更多具有市場開發價值的短片,推動原創動漫動畫的產業化。
第五屆漫博會是“以版權保護和交易為核心、以產業對接為特色、以國際合作為優勢”的國際性動漫產業交易平臺,致力于將漫博會打造成為“國際動漫產業最佳對接平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玩具禮品交易平臺”,成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晴雨表”。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