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永:助北漂藝術家圓夢
微寄語
繼續扶持經濟困難的北漂藝術家辦個展,幫助他們成長。
從地下室搬上地面,張思永花了整整7年。其間,他的油畫作品從每幅三五百元,漲到了每幅數十萬元;他的生活狀況,從原來由老師、同學、老鄉接濟到現在衣食無憂且接濟大學畢業生和青年畫家;從一個年輕的“地下畫家”到一名專為“北漂青年畫家”免費策展的展覽策劃者,張思永的蛻變過程,就像是一部現在進行時的勵志電影。
北京圓明園畫家村和西壩河畫家村的居民小區地下室,至今仍令張思永留戀不已,“沒有那樣的環境,沒有那股子對藝術的熱烈追求,畫不出那樣純粹的作品來。”他認為,自己最純粹的作品就是那時售價三五百元一幅的油畫。
這個從工藝美院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1996年畢業后,騎著自行車、挎著大布包在北京各大畫家村中追逐夢想。在地下室里,一個月賣不了幾幅畫,賣出一幅畫的價錢剛好夠付一個月的房租,連油畫的畫布、彩料錢都拿出不來。張思永說,這是“北漂藝術家”的特質——再苦、再難都要堅持夢想。
這種堅持,兩年后初見成效。1998年,張思永的畫與其他較知名畫家一起,進駐中國美術館。那一年,張思永成為當年在中國美術館辦畫展最年輕的畫家,一家香港知名畫廊同年與他簽約,合同期5年,他的年收入暴漲至三四十萬元。
這筆錢,他沒用來買房,也沒用來改善生活,而是投資辦了一家名為“千年時間”的畫廊。開辦前4年,畫廊完全免費向尚未出名的北漂青年畫家開放,“給他們一個機會辦自己的畫展”。
張思永依然住在地下室。為了節省開支,他每天白天在畫廊里忙策展,一個人既負責策劃,又負責宣傳聯系、場地布置、燈光設計;晚上就回到租住的地下室,趴在那里畫畫。
從1998年至今,千年時間畫廊已開辦15年,除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外,江西、湖南都有它的分畫廊。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這家畫廊只展出年輕人的作品,過去、現在、將來都會只專注于為青年藝術家辦展,“少些商業色彩,多些社會擔當”。最近10年,僅北京的千年時間畫廊就扶持了70余名青年畫家,其中約40人目前已經小有名氣,不少人的作品被名家收藏,并在新加坡、臺北、美國等地辦個展。
張思永告訴記者,他的畫廊在2005年至2008年的4年是掙錢的,那時每個月都能有作品賣出,藝術家、畫廊都有收獲,一年銷售額能有千八百萬元。但最近3年,畫廊年年賠錢,3年累計銷售額也未滿1000萬元。
盡管賠錢,但張思永不打算放棄,他還是堅持為那些目前看來生活困難的青年藝術家免費辦畫展,“我自己還能掙錢,哪怕貼錢,我也要幫助年輕人成長。我要讓那些沒有經濟條件的北漂藝術家找到繼續創作的信心”。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