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禮堂凝聚鄉土精氣神
時間:2013年08月13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馬德良
近期,一些省市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提上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之一。農村文化禮堂應成為集教育、娛樂、禮儀、民俗傳承于一體的農村公共空間,凝聚村莊的精氣神。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文化建設只注重娛樂、休閑,而對村民的道德教育有些忽略,建設文化禮堂有助于改變這一現狀,也有助于改變傳統文化傳承弱化的趨勢。從前,村里唱社戲、辦廟會、鬧社火,群眾勞動之余享受著文化的滋潤。如今,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大批進城務工,這些村落文化在農村得不到傳承,傳統民俗逐漸消亡,新的民俗卻沒有形成。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將成為全村村民的精神向往和心靈依托。
文化禮堂建設的關鍵,在于把政府建設文化禮堂的外部推動力轉化為村民普遍的文化認同和內在需求,把文化禮堂從物質的外部形態轉化為村民觀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禮堂建設中提升精氣神,使之真正成為“精神家園”。
在文化禮堂建設上,要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做足農耕文化、傳統文化、鄉賢文化和禮儀文化等地域文化的文章,整合這些散落于民間、存活在百姓記憶中的文化資源。傳承地域文化,彰顯文化禮堂的生活化、本土化和內在化特質,避免文化禮堂建設的千篇一律。
彰顯文化育人之“神韻”,文化禮堂要有莊重的文化印記,包括規范元素和個性元素,發揮村民積極性、提升村民認同感,激發村民參與熱情,并以村落文化傳承為契機,賦予民俗禮儀、節慶典禮等內容,傳承民俗文脈,提升村民素質。
(原文刊于8月12日《中國文化報》,有刪改。原題為《讓農村文化禮堂凝聚村莊的精氣神》)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