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如何才能實現?
最近,全民閱讀法已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初稿已經草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大大力推動,這是一件大好事。全民閱讀,不但有利于公民素養提高,有利于青少年成長,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社會和諧,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從整體上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
但全民閱讀的推動,不能僅僅停留在立法的層面,有關部門一定要從解決具體問題開始。我個人的看法,推動全民閱讀,至少要解決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相關部門要禁止新聞低俗化。現在,影視娛樂化、低俗化現象比較嚴重,為了吸引眼球,不顧歷史事實的“抗日神劇”,前些日子被人痛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還有幾年前,“新版紅樓”讓林黛玉裸死的鬧劇,也引發了對“文藝低俗化”的批判。網絡上面,各種色情暴力的信息和圖片,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看到各種不應該出現的圖片和文字。新聞報道也時有為了炒作而不顧事實,甚至違背基本新聞道德的行為,等等。這些不加以抵制,對整個社會的負面影響很大,自然也會拉低民眾閱讀的趣味。
第二,出版社不要買賣書號,不讓低俗劣質圖書滿天飛。現在全國有500多家出版社,雖然有不少出版社在精心地出版好書。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相當多的出版社靠賣書號過日子。與書商合作出書,打擦邊球也成了正常出版行為。如果書號買賣不加以控制,出版管理不到位,那些低俗的書籍文化就會大肆盛行。實體書店紛紛倒閉,不僅僅是網絡書店的沖擊,也與實體書店里擺滿了平庸、低俗書籍有關。
第三,圖書館館配要進好書,對進劣質圖書的圖書館予以重罰。前些天,湖北某書局銷售劣質《新華字典》一事,影響很壞。它反映了圖書館配書存在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很多館配圖書并沒有真正進好書,而是讓大量劣質圖書進了校園,進了圖書館。這背后,隱藏著出版商和有關教育部門結成的利益鏈條,從而造成配書腐敗,也反映了出版監管的漏洞。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最主要場所,如果圖書館里劣質書多,而好書又進入不了公眾的視野,那么全民閱讀也是一句空話。
第四,給每一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配備足夠的好書。近幾年,我應邀到各地中小學校做關于閱讀和寫作的講座,發現很多農村地區,甚至是有的城市里的中小學,都沒有真正的圖書館和圖書室;很多學校里,連教室里的圖書角,都沒一兩本適合孩子閱讀的好書。學校沒有像樣的圖書館,學校閱讀文化建設和書香校園的打造就無從談起。
第五,推動社區閱讀。要抓好全民閱讀,一定要推動社區閱讀,讓社區里有圖書館,有圖書室,有好書在流動。每一個人都要回家,特別是城市里的人,社區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延伸。社區沒有好的閱讀文化,那么,全民閱讀也難以推廣。
閱讀社會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重視,加以管理引導很重要,立法工作也是保證。但我們更需要從很多具體問題著手,一步一步把閱讀推廣做好,培養公民閱讀意識,讓每一個村落,每一個社區,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書香,那么,“全民閱讀”就不是一個概念和口號了。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