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要擁有和尊重自己的身體
編舞能否黏合市場和藝術探索的距離?近日落幕的第二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引發舞蹈界多個此類“兩難”話題的討論,但歸根到底——
舞蹈要擁有和尊重自己的身體
國家大劇院主辦的第二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近日落幕了。對于這個比賽,持續強調編舞可謂給力;中國芭蕾的原創乏力倒是事實,因此推舉編舞的重要性似乎也很理所當然。但當眾多的、更趨娛樂化的選秀或比賽登陸電視熒屏時,面對一個眾口難調的現實,編舞能否黏合市場和藝術探索的需要?
“我們需要跟體育賽事還有電視節目去競爭,這是我們的現實情況。”南非開普敦國際芭蕾舞比賽首席執行官德克·巴登霍斯特說。而另一種現實是,《天鵝湖》的海報貼出來后票幾乎都會賣光,而現代芭蕾舞卻要困難很多。這讓編舞家們十分糾結。
一方面要進行持續的藝術探索,一方面又要面對市場的挑戰,這種兩難讓一些舞蹈創作變得有些惶然:是傳統一些還是現代一點?是技巧多一些還是更強調其藝術性?是照顧觀眾多一點呢,還是更傾注于作者的表達?一些專家也很疑惑,頻頻就這樣的話題跟同行交流。
“這些年來,芭蕾舞團有了很大的改變。之前的空間還不大,但是現在呢,主要的芭蕾舞團都會有一些比較現代的劇目,這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原比利時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凱瑟琳·貝娜特說。據介紹,在歐美現代芭蕾占有很大的比重,盡管可能市場一般,卻也成為推動芭蕾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的芭蕾舞熱持續升溫,各種學習芭蕾和進行舞蹈考級的培訓班遍地開花。據北京舞蹈學院教授肖蘇華介紹,不少人學習芭蕾還是一種素質培養,真正走入專業表演的很少,而中國觀眾對于芭蕾的欣賞,往往多還停留在傳統經典上。他說:“這可能跟我們的一些現代作品不夠打動人有關,但如何調劑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相對脫節的關系,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德國巴伐利亞慕尼黑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本屆比賽評委會主席伊凡·利斯卡表示,總會有一些觀眾,他們有新一代的口味和品位,期望芭蕾舞有創新,有一些新的題材,甚至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可以表達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更加復雜的情感或經驗的表達。他說:“雖然現代芭蕾的市場很難,要不斷地考慮眾口難調,但是我們依然要去調,通過編舞來促進演員的成長和舞蹈的發展。”
這是一個愿景,至于編舞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演員的成長和舞蹈的發展,人們自然希望能出現更多的彼季帕或皮娜·鮑什。像皮娜·鮑什,業內早已不再把她看作是哪一個派別的編舞家,事實上她也超出了古典舞蹈、印象派舞蹈的范疇。當越來越多的編舞家去模仿時,他們糾結的一點恰恰在于,跳出束縛變得越來越難。
“世界上有很多編舞家,在追趕潮流上總是來來回回的,比如說是抽象呢還是敘事呢?是要技巧呢還是技巧讓位于創新呢?”法國舞蹈評論家美琪·弗耶爾指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選,不要說這個舞是在那個類型之內、這個舞是在這個界限之內,而要給予創作更多的靈活性。因為技巧是自由的,技巧越強可能表現力就會越強。
俄羅斯編舞家瓦倫丁·伊利沙里夫說:“從編舞的角度講,也許我們可以跳出原有的界限,在秉承主線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現代因素,在鐘擺中找到作品的核心位置,從而借助這個點實現微妙的平衡。”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則認為:“我們要確保能用新的方式去改造那些舊的,這是以舊創新。”
這可能代表了當下舞蹈創作中很多人的態度,但讓人擔憂的是,近年來存在一些剪貼式的編創行為,卻讓這種創作越發僵化。云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追問:“當你沒有擁有自己的身體、尊重自己的身體的時候,創意從何而來?很可能就是為了一個考試、為了一個比賽、為了一個活動,而不斷地在剪貼。”
問題出在哪里?林懷民講述了自己看瑪莎·格蘭姆的錄像帶學習舞蹈的一段經歷:“我們把一個帶子看來看去,晚上想起來了又趕緊打開機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比較過癮,有很多的錄像帶,機會也比以前多,因為他們的資料太多了,沒空看了,他們不餓,所以看得不仔細,不像我們餓得要命然后反反復復去搞,真正地去學。我想我們的教育是一樣的,我們告訴他們的太多,欣賞變得無所謂。但事實上,在歐美國家,藝術欣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要看顏色,學會觀察一個空間,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然后說出自己的感覺。”
“我的東西從來沒有一個規范。我到處都演,演完就走人,所以我必須從生活中找問題、找東西。”林懷民認為,對生活始終抱著一種好奇和欣賞、發現的態度,是舞蹈創作保有新意、鮮活動人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在眾口難調的舞蹈演出大環境中立于不敗的基礎。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演員、編導廉姆·斯加雷特認為,舞蹈創作需要一個對人類精神的解讀。他說:“在《戴安娜與阿克頓》《堂吉訶德》等經典劇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悲傷、絕望、喜悅、極度羨慕等各種各樣的性格、情緒和形式上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卻依然非常喜歡的緣故。對編舞者來說,我們不應該去迎合觀眾。只要這個東西是你靈魂深處的,我相信人性是相通的,當這個東西打動你、并且表現出來的時候,自然會引起別人的共鳴。”
(編輯:子木)
· | 舞蹈的生命情調與人文精神 |
· | 舞蹈《從軍行》獲舞蹈“荷花獎”大賽銀獎 |
· | 舞蹈:洋為中用50年 |
· | 21世紀舞蹈將更強調標新立異 |
· | 對于舞蹈,我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