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交易聲音的電商平臺上線一個月
國內首個交易聲音的電商平臺上線一個月,完成60多單生意
聲音成金礦 網上可買賣
想聽到嬰兒出生時的啼哭嗎?想聽到珠穆朗瑪峰的風聲嗎?想聽到熱帶雨林中的蟲鳴嗎?這些看似平凡的聲音,如今也能賣出好價錢。
7月1日,國內首個以聲音產權為交易內容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線。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網絡平臺,對包括原創音樂、數字鈴聲、影視配樂在內的各類聲音產品進行在線交易。截至目前,“聲交所”運行一個月,注冊會員已經達到849人,交易成功案例超過60個。
——編 者
借助威客模式,網上發布任務懸賞,運營商抽傭中標金額的20%
“如果從人類第一次把聲音保存下來算起,這個技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弊鳛槁曇艚灰纂娮由虅掌脚_的運營商,安徽音谷聲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秦杰常在思考,如何將無形的聲音資源轉化為有形資產,挖掘其背后的商業價值。
如今,國內首個“聲交所”的誕生,對他來說可謂夢想成真。而讓“好聲音”真正流通交易,借助的是“威客模式”。按照創始人劉鋒的解釋,“威客模式”是指人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互聯網模式。
安徽音谷聲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秘書周芳舉例說,如果某個企業想征集企業主題歌,就可以通過“聲交所”的平臺,向所有注冊用戶發布收歌任務,給出懸賞金額,這些注冊用戶根據企業需求完成相關任務,提供聲音創作產品。“一旦被任務發布方選中,創作者就可以領取相應報酬,懸賞獎金可以通過支付寶等網上支付平臺進行支付?!?/p>
不久前,音樂制作人李嘉琦就承接了“聲交所”網站的一項背景音樂任務,聲音作品成功中標后,獲得報酬2400元。
“交易雙方要先注冊實名登記,我們負責對他們的真實身份進行審核,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和成功率。”周芳告訴記者,無論是企業、工作室,還是音樂人、發燒友,都可以通過“聲交所”,以發布任務懸賞的方式,對聲音產品進行交易。“比如影視、動漫作品的配音,企業、團體之歌,詞曲創作,樂器交易等?!?/p>
用戶按勞取酬,運營商如何獲利呢?音谷聲訊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主任章楠解釋,“聲交所”的盈利模式主要以收取交易手續費和發布網站廣告來獲益?!耙坏┙灰壮晒Γ覀儗凑胀湍J降慕灰仔幸?,收取該任務懸賞金額的20%,作為平臺的管理費用?!?/p>
相較于以往的聲音產品銷售模式,章楠認為,“聲交所”這一平臺的出現,將會為聲音產品的流通提供一種新的可能——需求者將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更多創意選擇的機會,并能得到最優創意聲音的產權。
“目前,美國的好萊塢音效庫只有5000多種配音,英、日、韓等國用于影視配音的素材也只有1萬多種,而音谷公司已收集了4.8萬多種聲音?!?秦杰說。
據了解,目前國內聲音市場比較雜亂,有關聲音方面的交易僅限于熟人和固定圈子內?!氨热缬耙曌髌沸枰腥伺湟艋蛟黾右粜?,影視公司往往會找固定的配音者或在朋友圈內進行推薦,很少有公開征集作品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導致購買方成本居高不下,聲音人才也無處獲利。
“由于缺乏專門從事聲音相關產品的人才,加之交易流通渠道不暢,過去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買方找不到賣方,賣方聯系不到買主。”周芳說。
還有業內人士坦言,由于以前聲音一直未被納入《商標法》的保護范圍,網上還經常出現一些侵權、抄襲的行為。
2011年9月,《商標法》修正案草案開始面向公眾征求意見,聲音作為商標的一種被納入草案中?!坝辛朔杀Wo,聲音未來的經濟價值不可估量?!鼻亟鼙硎?,他們正加緊將聲音與商標相結合,以聲音商標的概念,進行聲音產權交易?!澳壳耙恍I的聲音工作室在‘聲交所’交易時,已開始在作品中打上某種聲音水印,防止被抄襲?!闭麻f。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圖文商標存量是9000萬個,年注冊數量超過百萬,注冊的年收入超過130億元。周芳表示,根據業內專家一項研究報告,各種商標所產生的收益空間大概能達到400億元。章楠認為,“等到聲音作為商標正式被納入《商標法》,將與圖文商標一起分享這巨大的市場份額,市場前景相當可觀。”
“目前交易金額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也包括公益類聲音任務的成交。”周芳說,隨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憑借聲音產權交易這一核心內容,整個平臺在合理運營的基礎上,將會帶動包括聲音創意資源開發、硬件設備制作、作詞作曲在內的10多個相關行業的發展。
已采集4.8萬多種聲音遠遠不夠,大量資源的市場價值尚未挖掘
“由米老鼠的創意而建起的迪士尼樂園,就是創意通過高新技術支撐打造成的龐大產業鏈,可以賺全世界的錢?!痹谇亟芸磥恚奥暯凰币彩且粋€好創意。
目前,國外40多個國家及臺灣、香港均制定了保護聲音商標的法律。而在美國,好萊塢音效庫內的配音已經得到廣泛應用。IBM、諾基亞、HTC等國際知名品牌手機開機音樂都是請專業人士定做,并取得了聲音商標。
根據一項評估,在視聽裝備、社會信息服務、公共安全、微機、手機、車載、玩具等聲訊領域內每年的核心技術應用市場總潛力就超過1000億元,更帶動相關產業5000億元以上。而合肥市一項調研報告也顯示:在未來3—5年中,聲訊領域僅核心產業就可帶動合肥10萬人就業,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可帶動200萬人就業,年稅收可達80億元。
如此看來,發展聲音產業項目既然收益頗多,為何國內一直表現乏力?“資金、政策、人才是制約這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三大瓶頸?!鼻亟苷f,雖然目前公司建立的“中華音庫”已有4.8萬多種聲音,但相比于聲音元素的總量,顯然還遠遠不夠?!霸絹碓蕉嗟闹袊胤椒窖韵?,這些都是寶貴財富,可以產生很大的商業價值,但是采集這些聲音、完善中華音庫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僅靠一家企業力量有限?!?/p>
章楠也表示,目前政府尚缺乏相關的產業政策,聲音作為一種資源仍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聲音產權保護只能依賴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對于聲音商標的注冊和保護顯得尤為迫切。“目前合肥‘聲交所’只有員工20多人,缺乏集采集、編輯、制作、收藏為一體的專業采音人才?!?/p>
“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聲音的市場價值獲得普遍認同只是時間問題?!鼻亟鼙硎?,目前已有數個投資人看到了這片藍海,資金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據悉,“聲交所”已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區合肥示范基地項目之一,并納入了安徽省“861計劃”和合肥市“十二五”計劃重點規劃項目,章楠希望缺乏產業政策支持的局面能逐步改變。
談到遠期目標,秦杰如此描述:建設一個可以復制的、定位于文化產業孵化器性質的全球音谷創意產業園,以及定位于文化旅游性質的音谷樂園,“讓天下人一飽耳福,讓一切有聲有色?!?/p>
(編輯:孫菁)